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正道诡道》
婺源赋
田原的诗
40
14
永远的追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永远的追忆
——缅怀恩师王庆兆教授

殷德涛

2009年5月31日凌晨,我的恩师王庆兆教授因病医治无效,驾鹤西去了。尽管恩师已经病了一段时间了,可我还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残酷的事实。恩师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里时时浮现。阵阵酸楚涌上心头,禁不住热泪夺眶而出。

我在1997年有幸成为王老师的第一个统招硕士研究生,在随后的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跟随在他身边,他精深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品格无时不在影响着我……

据说恩师在读大学时就获得过中南五省医学生临床技能大比武综合总分第一名。在以后长达45年的从医、从教生涯中更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以精湛的医术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赢得人们的敬重。他是我省最早晋升副教授、教授的医学专家之一;连续13年担任河南省医学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是我省甲状腺外科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带状肌帘状开窗术”、“低位长领状切口在颈清扫中的应用”等术式,是对现代有关外科手术学的重大贡献,现已被广泛应用;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地塞米松在原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手术期的应用”,使术前准备时间从近一个月缩短到一周,成为术前准备的常规方案;他主编的《现代甲状腺外科学》,已成为有关医生的案头必备。另外,恩师在肝胆外科、乳腺外科等其他专业方面也有重大贡献。

数十年如一日,恩师每天总是早早来到门诊,认真对待、悉心诊治。午饭时间过了很久了,他总是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患者才下班。他把患者的利益视作无上的责任,他认为在生命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唯有精益求精。对于医学中繁杂的检验数据、生理、病理指标及其意义,我们年轻人有的也容易搞错,而恩师总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恩师特别注意学术交流,从不故步自封。他说这是学习经验和总结教训的极好途径。他一般每年都要参加一次学术交流会,随时了解相关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他已获得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后,仍分别在1989年和1992年两次赴日本做访问学者,与国外的同道一起交流专业技术的新发展。他还时常要求我们多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多出去看看、学学。后来我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全额资助,公派赴美国做一年的访问学者就与他的努力有关。此间,恩师居然忘记了自己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既做住院医师又做主治医师,整日忙碌穿梭在门诊与病房之间,终因积劳成疾,不幸病倒在手术台上。

恩师特别注重知识更新。为了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步伐,他从敲键盘开始,硬是学会了电脑操作。他长年订阅数十种专业期刊杂志,对每一篇文章都仔细阅读,重要的还要做读书笔记。他看了一辈子书,还时常感叹知识的欠缺。他生病住院期间,还要我把当月的学术杂志带到病房,他一边打点滴,一边阅读。后来他因病重不能自己看了,还要我在病床边给他读最新学术动态。

恩师更是一个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好老师。他常说,站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意味着莫大的责任。恩师带教大班课的部分讲义圈圈点点,言简意赅,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在临床工作中更是注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青年人高标准严要求,在思想上和业务上传、帮、带,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为本学科培养了一支治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理论联系实际、勇攀科学高峰的优秀队伍。他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他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喜悦,记得我最初跟恩师上手术做缝合时,习惯右手拿持针器,左手拿止血钳进行操作。恩师当时就纠正我,他说这是不规范操作,要我改成左手拿无齿镊操作。我起初不以为然,就没太在意。当我第二次仍然那样操作时,被恩师发现,这次他严肃地批评了我。他说,我们从事的是生命攸关的工作,决不能有半点的不规范。我们是教学医院,如果你不能进行规范操作,以后怎么能带教学生呢?然后,他再次手把手地教我怎样正确、规范进行操作。手术结束后,恩师还专门把他的《外科医师手术基本功技巧》送给了我。此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我们再也看不到恩师慈祥的笑容了,我们再也听不到恩师深远的教诲了。尽管他走得匆忙,但他对自己的事业没有遗憾,因为他已问心无愧地做好了他该做的一切。恩师一生把名利看得很轻,该有的就有,该来的就来,从不强求。在荣誉面前他很淡定,在成绩面前从不夸耀,谦谦君子仪态与品性,始终和蔼羞涩的笑容,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