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百名糖尿病小患者
可参加免费夏令营
大学生就业报到手续
7月1日起集中办理
新农村建设要
注重长期效益
图片新闻
二七区首设综合性少年审判庭
硬化物远离树穴
行道树焕发生机
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
公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
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助推创新型郑州建设

本报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范秋菊 岳朝晖

昨日召开的全市自主创新暨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表彰大会下发了郑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郑州的意见》。

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制度,把发现、培养和凝聚科技人才作为政府科技奖励的重要内容;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用于支持与郑州市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郑州转化的项目……

我市一系列旨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郑州建设步伐的措施,受到了大家的热切关注。

创新型郑州总体目标

通过10~12年的努力,使郑州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培养一批国际化的创新型领军人才,集聚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形成一批跨国创新企业,建成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使郑州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六项主要任务

建设创新型郑州的主要任务有六项: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与制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智力资源密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域政策优惠和创新环境优良的优势,强化资源集聚、要素互动、集成创新、辐射带动的功能,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使其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成为全国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铝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加强自主创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装备,力争使所有骨干企业全部实现装备、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产业竞争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把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基地、新型纺织工业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支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储运新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开发农业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为农民增收提供新途径;大力发展农作物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适应食品安全新要求;加强农业生态综合技术开发,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林业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星火计划、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依靠科技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运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研究开发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通信、物流、金融、文化、体育、传媒、医疗、旅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所需的网络软件平台、软件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推动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以能源、资源、环境等关键领域为重点,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力争实现重大技术突破,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大力推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洁净能源高效利用和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保和生态保护技术的开发,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点解决事关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安全的重大疫病预防控制、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减灾防灾等重大社会科技问题。

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实行创新人才柔性引进政策,鼓励国内外各类创新人才以多种形式来我市工作或提供服务。鼓励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分配的具体办法。积极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到2011年,全市培养30名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30个创新型科技团队和一支3000人左右的创新型科技骨干队伍。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及平台建设

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我市将以提升创新支撑能力为目标,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形成以知识创新系统为骨干,以技术创新系统为核心,以创新服务系统为保障,以政府调控和保障系统为支撑的四位一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发挥原始创新优势,加快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产业技术创新为主线,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充分激活创新要素的政府调控和保障体系。

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及平台建设。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集科技成果展示发布、科技成果交易、科技评估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国际科技学术交流、科技培训、科学技术普及等各项科技中介服务功能为一身的郑州市科技中心。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建成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

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建立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对各类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建立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人才的评价体系。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激励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制度,把发现、培养和凝聚科技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作为政府科技奖励的重要内容。

大力推进产学研全面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组建技术开发联合体或建立战略联盟。充分发掘和利用省内外、境内外科技资源,逐步建立市政府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关系。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用于与郑州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郑州转化的项目。

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探索建立产业技术预警机制,定期发布优先发展的产业、技术和产品目录,引导社会资源支持自主创新;改进科技评价办法,科技评价要以鼓励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导向;建立健全科技评价机构资格认证制度,要由政府部门直接组织科技评价逐步转变为委托社会科技评价组织独立进行;改革科技项目管理方式,科技项目立项要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实行招投标;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科技经费重点支持我市优势产业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研发项目,重点放在为我市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公共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上。

多项政策保障

我市还在政策层面为创新型郑州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确保财政科技经费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政府利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和参与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大力加强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到国内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融资。

认真落实自主创新的各项税收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经费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的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采取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

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点技术装备研究开发项目和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对整体或部分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科研开发自用土地、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的政策到期后,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完善,以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技术市场和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认定之日起,在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建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不断提高政府采购本市自主创新产品的比例。对本市企业开发的符合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和产品目录,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行政府首购。

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实施激励各类创新主体创造、使用、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政策,引导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开展研发活动,努力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实施专利示范企业和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编制并发布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市各类计划项目要对列入目录的技术和产品予以优先支持。建立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对申报专利并获得授权的给予适当补助。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开展科普进村户、科普进校园、科普进企业、科普进社区、科普进机关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的科普功能,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制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