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赵元任“玩学问”
林语堂重钱轻财
李肇星谈写文章
乘着苦难的翅膀飞翔
我亲历的几次经济泡沫
挡的是不来的人
教育部一直想解决择校费问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我亲历的几次经济泡沫

我是1955年出生的,以下是我活到现在亲身经历的几次经济泡沫。

1987年香港股灾:

从千万富翁到街边小贩

1986年,我在深圳见到了十几年没见的小学老师。他是我在长春市安达小学读书时的语文和数学老师,1977年他带着老婆、孩子来到香港。老师从建筑工人开始,几年后开始在家里装电子表往大陆卖,后来深圳开放了,他跑到深圳办了手表厂。

在深圳第一次见面,他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深圳(香港)环亚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他在深圳的工厂有1000多工人,是深圳当时最大的电子装配工厂之一。之后三年,我们没再联系。1990年我在香港油麻地逛街,突然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十元两件!十元两件!”我一回头,有些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的老师正站在三轮车上大声叫卖日本的二手衣服。怕他尴尬,更怕自己尴尬,我没敢上去跟他打招呼。

回家后,连忙找出名片给老师打电话,所有电话都变成别人的了。第二个星期天,我又去了油麻地,那天没有市政的人来查,但生意也很冷清,我鼓着勇气上前跟老师打招呼,本以为他会尴尬,可老师似乎并不在乎,他坦率说:“我破产了,现在只能做这个生意了。见到你真好,如果没事,陪我聊聊天。”我问:“那么大的工厂,怎么会破产?”老师说:“嗨!都是一个贪字。1986年香港股市疯了,我看不少人赚钱,我这个学金融的虽然知道股市风险大,但还是忍不住进去了,结果越炒越大,最多一天能赚一千万,我把工厂也抵押给银行,借了钱去炒股,哪承想1987年股灾一来,我的资金一下子转不动,房子和工厂都给银行拿走了。”我问:“师母怎么样?”“她现在在新蒲岗的一件制衣厂剪线头,我们还借了一部分私人的钱,这个钱总是要还的。好在这是香港,人只要勤劳就饿不死;只要饿不死,总会有机会。这就是人生。”当时已快要60岁的老师这样说。

老师永远是老师。从此我明白香港人说的“马死落地行”是什么意思了。

那次股灾,源起于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此前一天,美国股市大跌22%,与美国关系密切的香港股市,随即一个跟头栽倒。股市暴跌,港府只好出手,连关了四天市,港股重新开张,多数股民的钱亏损了2/3。有一大批香港股民像我的老师一样破了产,其中大部分人永远也没机会再回到股市。

1992年日本股灾:

跳楼的野村证券员工

1990年,我到日本公出,顺便去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参观。当时的日本股市如日中天,比2007年的中国股市还火,市盈率甚至冲到了100倍,一些日本和世界经济学家纷纷说,传统经济理论对日本不适用,日本正在创造新的经济规律。那一年,日本房地产业同样不可一世,据说整个东京市的地价、房产总值,甚至可以买回半个美国。那时候,日本商人在全世界可牛了,到哪儿都像阔佬逛菜市场一样,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于是,日本人买了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厦,买了美国电影的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买了加拿大的森林,买了澳洲的铁矿,买了香港半山上最贵的房子,日本女人买了70%法国生产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结队飞去泰国打高尔夫、顺带高价买春……接待我的是一位野村证券的年轻经理,他把我送出野村大楼时,站在大厦旁边台阶上,指着那座新落成的60多层的花岗岩大厦不无骄傲地说:“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这个大楼里储存着全球客户的经济信息,野村证券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在这座大楼地下100米处建有一个小型发电站,它可以保证野村证券在世界上发生任何事情时都能正常运作。”

可不知怎么回事,到1992年,日本经济就不能正常运作了。日本股市从33000点跌到了11000点。房地产更是一落千丈,日本企业纷纷从海外抽钱回国救急,不仅把洛克菲勒大楼折了一半价卖回给美国人,还把日本好几家大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卖给了外国人。

1995年,那位接待我的野村证券经理到香港出差,我请他喝酒,他很沉重地告诉我:现在日本企业也开始裁员了,自杀的人很多,特别是证券界,他手下一个前年才从早稻田毕业的青年,上个月跳楼了。电视台现在最热门的电视节目就是教人如何省钱,比如教日本家庭主妇如何用烧饭的余热煮鸡蛋。

那段时间,香港大街上的日本游客少了,进高档餐馆吃饭的日本商人也少了。“经济泡沫”这个词第一次在我脑海里有了真实感受。从此,这泡沫就经常跟着我了。

1997年香港股灾:

成为负资产的女秘书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了,香港哀声一片。

本来,1997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还好好的,香港的楼市、股市不断创出新高,去酒楼吃饭甚至要排队。我们公司开发的一个楼盘开盘卖楼花,买房的人需要前一天晚上去排队。可房子还没住进去,泡沫就来了。楼价一口气跌了2/3。一位刚来香港还不大懂香港规矩的内地歌星火急火燎地找到我,说是要退房,我说:“你看到门外那两位小姐了吗?她们是我们公司的秘书,在这个公司已工作10年。她们和你一样,也买了我们公司的房子,因此她们那10年只能算是给公司做了义工了。你没看这几天香港报纸都在讨论吗,很多人买了李嘉诚盖的房子,现在变成了负资产。有人想让这位首富网开一面。你猜首富李先生怎么说?他说:香港是个重合同、守信用、风险自担的社会,你没看到金融泡沫,只能自认倒霉。如果这个泡沫不破,你的房子赚一倍,我也没理由跟你分利润。”

摘自《中国企业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