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州风 上一版3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 2
沸点制造 8
杨全生的诗
西瓜诗
忠诚
范公“选官”
驰骋在生命的旅途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范公“选官”

马承钧

每当有大贪官落网,人们在咒骂与解恨之余,也不免要追问当年“力挺”他的后台是谁,究竟是选人不慎还是彼此有何瓜葛?于是笔者想起一千年前秉公选官的范仲淹来。

北宋名臣范仲淹(989—1052),不啻以文著称,更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被朱熹称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皇帝将镇守在西部边陲的范仲淹和夏辣、韩琦三人调回京师,委以枢密使和枢密副使的重任,范仲淹遂向朝廷提出“十事疏”和严密的用人制度,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庆历新政”。

宋仁宗决定推行范仲淹的新政,为整顿吏治,拟选派一批官员到各省去担任监司,这“监司”一职如同“封疆大吏”,位高权重,选谁当“监司”便成了十分重要的事情,皇上决定让为人正直的范仲淹来定夺各省“监司”人选。范仲淹忠于职守、秉公选拔,他每每发现报上来的候选监司名单中,有不少平庸之才和贪赃枉法之徒,便毫不留情大笔一挥,将这些庸吏贪官的名字一一勾掉。

与范仲淹一起负责审查名单的大臣富弼见状,对范仲淹说:“范公啊,你大笔一勾就勾掉了一个人的乌纱帽,这一来要害得多少人家哭鼻子哩!”其实富弼也是主张兴利除弊的“改革派”,但在用人的问题上却抱有温情主义。 一向光明磊落的范仲淹反问富弼:“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意思是说,罢黜一名滥竽充数、尸位素餐的官员只是他一家哭,总比让一个省的老百姓深受其害好吧?富弼听了此言,觉得有理,心中爽快多了,由衷地钦佩范仲淹的广阔胸襟与高瞻远瞩。

范仲淹将贪官冗吏的名字“一笔勾之”,看似大权在握轻而易举,实则不然。当时汴京城内官僚机构十分臃肿,官员总数高达两万余人,官场腐败风盛行。在这种恶劣的官场生态环境下,端掉那些贪官庸官的乌纱帽,必定触犯京城顽固势力甚至皇亲国戚的既得利益,范仲淹此举犹如捅马蜂窝一样,必然招致对方的反扑与围攻,政治风险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但范仲淹却以超人的胆略和锐气,哪怕得罪权贵也绝不姑息养奸,敢于对“带病官员”说“不”,实在是一件了不得的举动。他这种宁可自己丢乌纱也绝不当“老好人”的作为,受到广大有识之士的称颂,正如他自己所言“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意谓为官者只要秉公执法、执政为民,哪怕得罪某些人而蒙受“公罪”,也心甘情愿;但绝不能犯蝇营狗苟、假公营私的“私罪”!

笔者曾数度赴开封著名的翰园碑林参观,每见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会禁不住扼腕感慨!虽然范公苦心孤诣的“庆历新政”最终夭折了,这位清官也被逐出汴京,但他无欲则刚、秉公选官的故事,却历尽千年风雨,永远活在后人心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