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24版:创刊60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欣望满园尽芳菲
文化采访
见证我们成长
美文荟萃 经年培育心香满园
历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欣望满园尽芳菲
——我与《郑风》

宋子牛

白头检点平生事,除却码字无事功。而在我的煮字生涯中,结缘最深、让我最为感念的,当属郑州日报的文艺副刊《郑风》了。

作为省会一家大报的副刊,《郑风》是一方五彩斑斓的文学苑圃,是广大读者尤其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文坛新老作家亦在这里走笔交流、耕耘收获,因而赢得广泛赞誉与青睐。她栏目众多,图文并茂,疏朗大气,葳蕤多姿。刊发文章大多角度新颖,别具只眼,长制短章,各美其美,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她的散文、杂文、随笔、诗歌等专栏,在报林文苑秀逸挺立,成为引人注目的品牌。

我与《郑风》有着难以割舍的文字情缘。多年来她对我不离不弃,情同师长与兄弟,给予热诚帮助与鼓励。我的不少杂文篇什包括一些获奖作品,都是在这块园地发表的。当年我的杂文处女作蒙编者不弃刊于杂文专栏,而与责任编辑王含英先生则素不相识,至今缘恪一面,没有向他请益的机会。我的旧体诗作尽管难登大雅,编辑朋友仍给予厚爱,在《郑风》时有刊发,有些还受到读者喜爱。这些,对我无疑是极大的鼓励与促进。每见拙作经编者玉成发表,总有莫名的欣喜与感动,对痴情文学缪斯女神的写作者来说,是多大的精神慰藉啊。这里,特向《郑风》的新老编辑朋友表达一位老作者的由衷感谢之意。《郑风》让我学习和了解到许多文朋诗友、名流大家的道德文章,润物无声如沐春风。我与她的文字之交至今不断,如果我爬格子还有些许成就,那是和《郑风》的抬爱分不开的。是她丰富了我的平淡人生,润泽了失乐的心灵家园,而文学之外的温暖与真情更叫人感动。

《郑风》的编辑同仁作风正派,文字严谨,这从字里行间流溢出的人文情怀、思想芳馨,便可感知他们灌园浇水的辛劳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他们视作者如朋友,不势利不功利,披沙拣金,日复一日,默默耕作,为人作嫁,奉献着自己的才智和青春。

岁月流转,人事日非,我已年逾花甲。但往事并不如烟,有的早作云泥之别,有的却历久弥新。《郑风》是一个时代的文学记忆,更是业余作者的精神家园。她像闪光的坐标伴随着我的文字生涯,令我对文学对生命永怀憧憬心生敬畏,对未来对生活抱有热望充满期待。

白居易诗句云,“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在这瞬息万变的年代,我相信《郑风》在副刊专业化的语境下,文学品位、思想锋芒不会变;众声喧哗中清新浓郁、健朗活泼的风格不会变;并不断开掘中州深厚文化意蕴,展示全新生活向度,坚守文学精神,提携文学新人,采八方郑风,咏时代华章,绘出更新更美画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诗经·郑风》之句表达我对《郑风》文艺副刊的一往情深。“郑风”读罢不思归,手留余香知是谁。新老莺声啼恰恰,欣望满园尽芳菲。凑句以贺,是为至盼。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