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创刊60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伴着郑州脉动 我们引吭高歌
郑州晚报创刊
——火红年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伴着郑州脉动 我们引吭高歌

我们用新闻建设郑州。从黄沙满天到绿树婆娑,从百废待兴到生机勃勃,从一个小县城到现代化的都市,60载记录不辍,60载奔走鼓呼,她成长的每一步都印有我们的关注和付出。我们为她的每一个变化而高兴,为她的每一次“ 变身”而骄傲。

一五计划

“一五”时期是郑州市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阶段,5年间,国家在郑州的基建总投资达5.14亿元,主要建设项目有:5个大型棉纺厂,郑州油脂化学厂,属于全国156个重点项目的郑州火电厂。当时的郑州已有“纺织城”之称,1955年10月,开始建设郑州铁路枢纽。

这一切都成为当时的郑州日报关注的重点,报纸密切关注项目建设,及时跟踪报道,记者深入一线,写下大量火热的报道,采取专栏、图片、评论、通讯等多种形式热情讴歌大建设。

1953年10月30日,新建电厂举行庆祝放电典礼大会,郑州日报以四个版的篇幅,热情宣传郑州电厂的重大成就;1954年1月1日,二版报道了自来水举行落成暨放水典礼。1月9日,“郑州画刊”刊载9幅照片,庆贺“我们有了自来水”。

1954年省会迁郑,为郑州日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11月1日,一版报道“我省省会已迁来郑州”,并发表社论《欢迎省会迁郑》,及当时郑州市副市长王均智的文章《欢迎省会迁郑,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三版图片专栏《迎接省会迁郑》共刊载了8幅图片,反映郑州市各行各业以实际行动迎接省会迁郑的热情场面。

城市建设

23年前的金秋收获时节,位于我市北郊25公里外的黄河花园口一派喜庆气象,人们欢笑、歌唱,隆重庆祝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邓小平同志为大桥题字,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华参加通车典礼,与省委领导同志杨析综、刘正威一起为大桥通车剪彩。这件省会郑州城建发展史上的精彩时刻,被本报以《黄河公路大桥今日剪彩》为标题永久地记录了下来(1986年9月30日),同时,本报还配发系列报道,讴歌大桥建设者的风采。

一个四通八达、生活越来越好的郑州向世人走来,在本报的报道中,清晰地印下了省会郑州城市建设的足迹:如《我市今起试行住宅出售》(1983年2月19日),《我市告别毛驴代步时代》(3辆公交车投入运营,1984年9月1日),《本市将兴建天然气工程》(1985年5月10日),《郑州人住房的变迁》(1990年11月18日),《记二七广场周围的变迁》(1991年2月6日),《北站建成最大编组站》(1991年10月1日),《今冬万余居民喜用“集中供热”取暖》(1993年1月18日),《立交桥商城飞架,大郑州四通八达》(1994年4月21日),《郑州新郑机场正式开航》(1997年8月28日),《郑州污水处理厂进入设备安装阶段,10月起全市一半污水可变清》(2000年7月25日)。

2003年起,郑州市启动中心城区整治工程,确定中心城区综合整治“三年大变样”目标。最终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即“三城联创”。中心城区综合整治成立12个指挥部,后增至15个,大刀阔斧开展工作。

配合市委、市政府这一中心工作,郑州日报进行大篇幅、长时间的重头报道。

2003年2月20日,郑州日报头版刊发图文——50条背街小巷下月改造,市委书记李克骑车察看了解整治情况。

2003年4月6日,一版刊发“投资26亿元,让老城区换新颜”——我市成立10个指挥部协调运作综合整治工作。

2003年5月23日,一版开辟“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专栏,重点报道综合整治工作。

2005年3月10日,开辟“四城联创 构筑健康和谐郑州”专栏。

2006年1月,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2006年4月,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

工业振兴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工业逐渐由传统的纺织业转向汽车制造等新兴工业。从本报一系列工业报道中,可触摸到郑州工业转型的脉动。

《飞马首进国际市场》(1982年2月28日),《郑纺机创造大量外汇》(1986年5月9日),《郑州电子秤厂靠高科技起飞》(1991年8月5日),《白鸽振翅出国门》(1993年3月20日),《郑州轻汽成为本市盈利大户,郑州日产公司产销两旺》(1994年2月28日),《本市确定六大支柱产业》(1996年4月5日),《“郑州客车”驶进上海滩》(1997年5月8日),《小汤圆滚出大市场》(1998年3月3日),《郑州中显打入奥运会》(1998年12月24日),《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2000年11月26日),《迎接新的挑战实现新的跨越——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解读》(2000年12月30日),《郑州工业将脱胎换骨》(2002年7月13日)。

2003年起,郑州日报围绕市委、市政府“拉长工业短腿”的中心工作,做了长期的动态跟踪报道以及一系列大型、有影响的报道。

2003年3月21日,日报陆续刊发“论拉长郑州工业短腿”5篇系列评论:《认识统一起来》,《上下形成合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造就一批优势企业家》,《信心是金》,为大力发展工业营造舆论氛围,获得各界好评。

2003年7月13日,我市党政代表团赴江浙考察工业发展,学习江浙经验。日报在一版连续刊发代表团考察的消息。考察团返郑后,日报开辟“学习江浙经验,加快郑州发展”专栏,介绍江浙之行的收获和启示。

2004年1月30日,日报开辟“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扎扎实实加快发展”专栏,11月9日,开辟“聚焦中原城市群”专栏,推出大型报道《中原逐鹿竞发展》。2005年4月7日,开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六力”专栏,2008年4月18日,推出8版全彩“新高度新跨越——郑州市加快工业发展大会”特刊。2007年,刊发8篇走进郑州工业系列报道,盘点自2003年拉长工业短腿以来,郑州市工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和取得的璀璨果实。2008年11月26日刊发“探析郑州工业崛起之路”系列报道。

商业贸易

1991年,本报星期刊组织的“星期天哪里去?”评选共有100多家单位参评,收到选票4万余张。最终评出的“十佳去处”中,商场占了5家,分别是商业大厦、亚细亚商场、商城大厦、市百货大楼、华联商厦等。郑州商贸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商贸城建设也点燃了郑州商场之间的战火,位于商战核心区域“二七商圈”的“野太阳”亚细亚商场由盛极一时,到梦想破灭,在郑州商界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1998年9月9日至16日,本报共刊发6篇《关于郑州亚细亚商场集团兴衰的调查》,题目分别是《亚细亚商誉还值1200万吗?》、《外光内糙的亚细亚管理》、《任人唯亲的代价》、《一匹没有笼头的马》、《破灭的连锁帝国之梦》、《衰退不仅仅是内因》,深刻揭示了亚细亚商场衰退的原因。

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初,本报一篇篇饱含热情的报道,恰似一颗颗记忆的珍珠,串起了郑州商业嬗变的过程。

跨越发展

200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跨越式发展”战略。三年跨越,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前,郑州变化翻天覆地。围绕这一工作,本报作了系列重点报道。2006年3月3日,市委、市政府在青少年宫召开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动员大会。早在2月6日,日报就开辟了“抢抓机遇开拓创新 实现郑州跨越式发展”专栏。

3月6日,日报推出“谈跨越式发展”系列评论员文章。

2007年1月4日,日报开辟“落实市九次党代会精神 推动郑州跨越式发展”专栏。同年5月7日,日报开辟“聚精会神真抓实干 实现郑州跨越式发展”专栏。

2007年9月24日,日报推出“郑州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述评。其中由王家坤、陶玉亮采写的“第一要务是发展”获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

2008年1月31日,日报倾力推出《跨越的华章——2007郑州市年度发展蓝皮书》特刊。

同日,由郑州日报主办的“2007郑州跨越式发展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盛典”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给颁奖大会发来贺信,他希望获奖企业和企业家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把企业做大做强,为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的实现,为实现中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09年4月,郑州日报推出《跨越之路》大型特刊,对郑州跨越式发展三年成就进行集中报道,引导和鼓舞全市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中。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