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当代文学
何必拒绝明星作家
漫画:公共跳车
上海倒掉的大楼
能砸出多少贪官
教育部不必再设教育监督局
工行收费普涨 服务能否同“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工行收费普涨 服务能否同“涨”?
工行上调业务收费
平均涨幅超100% 散户为“翻番式涨价”埋单? 收费普涨 服务能否同“涨”?
(资料图片)
漫画 徐建军

核心提示

中国工商银行网站日前发布公告,将调整23项个人金融业务的收费标准,涉及个人客户的汇款、异地存取款、资信证明、综合对账单、外汇汇款等。其中,有20项收费标准上调,平均涨幅超过100%。

公告一经发布,网民反应强烈,纷纷质疑工行单方面制定“霸王条款”,想涨就涨,霸气十足,是“店大欺客”的垄断作风。

顾客是上帝,遗憾的是,在以工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公众历来难以体验到“上帝”的感觉。而此次个人金融项目收费标准普涨,工行所称的调整目的恰是“提供更为优惠、优质的服务”。

公众有理由担心,此番涨价最终会被印证的,是银行星级服务的“千呼万唤始出来”,还是银行“假借提高服务之名,行涨价之实”?

工行上调业务收费

平均涨幅超100%

根据工行网站公告,将调整的23项个人金融业务的收费标准,涉及个人客户的汇款、异地存取款、资信证明、综合对账单、外汇汇款等业务,有20项为收费上调,平均涨幅超过100%;仅有3项收费下调,如自助设备转账、汇款业务,过去和柜面收费标准一样,调整后按柜面收费标准的90%收取。

与个人客户关系最紧密的异地存取款收费大幅提高。个人异地存款调整前的收费标准为“按存款金额0.5%收取,最低每笔1元,最高每笔50元”,调整后的收费标准为“按存款金额0.5%收取,最低每笔2元,最高每笔100元”;个人异地取款的收费标准也从“按取款金额1%收取,最低每笔1元,最高每笔50元”,调整至“按取款金额1%收取,最低每笔2元,最高每笔100元”。

灵通卡异地取现及转账付出,收费标准由“按取现及转账金额的1%收取,最低1元,最高50元”调整为“按取现及转账金额的1%收取,最低2元,最高100元”;灵通卡异地存款及转账存入,收费标准由“按存款及转账金额的0.5%收取,最低1元,最高50元” 调整为“按存款及转账金额的0.5%收取,最低2元,最高100元。”

“开具个人存款证明”收费涨幅高达150%,手续费将由原来的20元/份涨到50元/份。开具个人贷款证明、个人信用卡守信证明,手续费均由原来的50元/份涨到100元/份。

对于如此大的涨价幅度,中国工商银行相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在经过成本核算后作出的调整决定,收费调整方案已经在相关部门进行了报备。目前,网上公示已结束,24日起进入网点公示,但具体公示多长时间,以及何时正式实施则仍未确定。

据网易财经报道,从23日起,部分省份的工行分行已经开始执行修改后的收费标准,但在各家营业厅的公示栏及自动提款机前均未看到关于收费标准变化的通知,各营业网点的工作人员与客户也多不知情。

散户为“翻番式涨价”埋单?

“舍工行去他行”,这是许多网民看到工行收费涨价后的第一反应。然而,有银行业人士表示,考虑到工行行业龙头的影响力,其他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可能也将陆续跟进。网友们普遍担心:中国银行业的高收费时代就要到了吗?

在工行提高服务费的情况下,公众首先担心的就是其他银行伺机而进,形成价格同盟,这将使广大储户不得不被动接受银行收费整体涨价的现实。网友“幽泉珞”将此次率先打破收费格局的工行比喻为“坏孩子”,他说,中国银行业一直对外资行高收费羡慕不已,收费冲动反复发作,一有机会,银行业就有“坏孩子”跳出来抛出涨价公告,试探公众心理承受力,一旦公众默许,就群起效仿。

工行此番收费涨价,受影响最大的将是处于弱势的中小客户。国内一些银行对客户历来有“嫌贫爱富”的差别待遇,按照“二八法则”,挑选出能创造出80%利润的20%客户进行重点服务。各银行对这20%的高端客户,往往是降低服务门槛,在利率、手续费等方面给予优惠。而中小客户囿于国有大银行在服务网点上占据的绝对优势,鲜有选择余地,也无力抗拒国有银行的霸王条款。

《新京报》评论认为,几乎每次银行业的费用开征与调高都会引发争议,此次也不例外。而令人遗憾的是,处于弱势地位的银行用户丧失了市场的话语权,被动地接受费用调整难免成为最终结局。从收费项目看,工行等国有银行此次主要上调了柜台业务收费,这意味着不擅长利用电子服务的中老年客户和中低收入群体将为此付出更多的开支。

“店大欺客”的现实让公众很无奈。很多人的工资卡、奖金卡都是由单位统一办理的工行卡,且因各大国有银行的收费标准不相上下,甚至没法“用脚投票”,只能发出“我们被垄断包围着、挟持着”的呻吟。

有网友如是戏解中国工商银行的英文缩写“icbc”:爱存不存!你不满意就别存,反正咱不差钱!

收费普涨 服务能否同“涨”?

此次收费调整,工行表示调整原则是“加强服务、兼顾成本,使客户能享用安全、方便、快捷的个人金融服务”。然而,提高收费就一定会带来高质量的服务吗?这会不会是新一轮的“假以提高服务之名,行涨价之实”呢?

网友们认为,银行一个接一个增加收费项目,一个接一个的上调收费标准,常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收费是接轨了,却久久看不到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在各大银行,服务态度生硬冷漠、网银等新兴业务生疏、用户排队时间偏长等现象依然随处可见,国有银行的“霸王”作风几无改进。此次涨价,最可能的结局依然是“收费翻番,服务难改”。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公众而言,早已不期待银行会提供质优而价廉的服务,“花钱买服务,能够买得明明白白、物有所值”成了最后的心理底线。不过,面对银行屡屡提价而采用的“成本高企和向国际惯例靠拢”的冠冕理由,实难让公众信服。

工行收费想涨就涨,霸气从何而来?《现代快报》发文尖锐地指出: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国有垄断企业一样,既“国有”又“商业”,既垄断又市场,既享受政府偏爱、政策呵护,又可以按照市场规则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样的双重身份让其业绩一路飙升,而广大民众的利益却双重受损——既要为“国有”埋单,比如用纳税人的钱去剥离银行的呆坏账,又要为“商业”埋单,比如忍受银行名目繁多的高收费。

海通证券银行业资深分析师佘闵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银行业提高服务收费标准从长远来看是一个趋势,但这应该建立在提高增值服务的基础上,而不是依靠垄断地位随意提高收费标准。”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是全球市值第一的上市银行,同时也是当前全球最赚钱的银行。我们愿意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国有银行如工行一样,跻身全球大银行之列;我们同时也希望,各大银行实现这样的蓝图,靠的是管理和经营能力的提高,而不是通过间或地提高收费标准来实现。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