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肖邦和他的情人
找打的李小龙
给自己一条冷板凳
中国家长的困境
500年发展规划书
普通百姓写自传的历史意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给自己一条冷板凳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相继发表以后,各种宴请、采访、签名就包围着他,使他极为苦恼。这时,托尔斯泰正准备写一部揭露和抨击沙皇专制制度的长篇小说《复活》。为了专心致志地写好这本书,有一天,他把佣人叫到跟前,对他说:“从今天起,我‘死’了,就‘死’在我的房间里。不过别忘了给我送饭。”

从此,托尔斯泰把自己锁在屋子里,集中精力写作。每当有人来拜访他时,庸人便显出十分悲痛的样子对客人说:“先生死了,死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渐渐地,社会上都传说托尔斯泰神秘地死去,来访者因此而绝迹了。

9年过去了。1891年,世界文学史上的巨著《复活》脱稿,作者托尔斯泰也同时“复活”了。

醉心于鲜花和掌声的小神童仲永,像一颗流星,在人类文化的天空中一闪即逝;耐得住寂寞的托尔斯泰,以他的皇皇巨著长久地占据着人类的精神领空。托尔斯泰的“死去”和“复活”,形象地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学会给自己一条冷板凳。

那些最终成就了伟业的人,都是能坐得住冷板凳的人。托尔斯泰的冷板凳一坐就是10年,其实,音乐大师贝多芬坐冷板凳的工夫也不浅。1814年10月,贝多芬创作的《光荣的瞬间》、A大调《第七交响曲》和《惠灵顿的胜利》在维也纳公演。普鲁士皇帝、奥地利女皇、俄国皇后以及其他地位显赫的王公贵族都出席了这次隆重的音乐会。这时的贝多芬已经名震四方,许多人千里迢迢来到维也纳,就是要见见这位音乐巨匠。可是,他们想尽了办法也没有见到他。音乐会,他不去;到他家去吧,他又在几天前搬家了,而他的新居在何处,谁也不知道。有人做过统计,贝多芬在维也纳的三十几年里,共搬了79次家。贝多芬这样频繁地搬家,正是一次次地在让自己坐冷板凳。

是的,人生来就是向往红尘的热闹的,有谁愿意去坐那冰冷的板凳?然而, 茫茫人海、悠悠古今,多少人的抱负在灯红酒绿之中沉没,多少人的聪明才智在名利的喧嚣中消隐!而适时给自己一条冷板凳,其实就是看淡名利、远离浮华,守住自己最初的梦想,守住创造的激情,守住灵魂深处的宁静!

摘自《成功之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