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沸点制造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
妙趣横生的筷文化
“郑州青年号”机车诞生记
《非常智:名臣贤相的处世之道》
幸福指南
又闻黄河号子声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又闻黄河号子声

又闻黄河号子声

前些日子,我到郑州黄河花园口游览区旅游,被久违了的黄河号子声深深地吸引住了——尽管呼喊号子的人不是在做工,而是在表演,但那铿锵有力的号子声,还是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我第一次在黄河滩看河工干活,听河工们呼喊黄河号子是1971年春。当时,我初中毕业,下乡到郑州北郊花园口“五七”青年农场当知青。一天,我和几个伙伴儿一起到黄河滩去玩,看见一群赤胸裸背的河务工人正在河滩里干活儿。他们干着干着,忽然“唱”起来了:“喂来,咳,喂喂来,咳……加加来,拉拉哩,喂咳……高高举,重重杀……喂,抬起头来看着硪……低下头来看着橛儿……”领号人的声音时而婉转高亢,时而急促紧凑,应号子的河工们声音雄浑激昂。在抑扬顿挫号子声的作用下,十几个精壮河工很快就将一根长长的木桩揳入地下。那场面壮观而又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第一次看到河务工人在黄河滩劳动的场面,就让我感受了劳动之美、黄河号子声之美。我们知青连队离黄河滩很近,后来什么时候想听黄河号子声了,我就约上几个伙伴,去感受河工们的劳动,欣赏他们的“劳动之歌”黄河号子。在当知青的4年里,我去了多少次黄河滩,听了多少回黄河号子声已记不得了。从下乡回城到现在,34年过去了,黄河滩里河工们紧张劳动的场面还时常在我的脑海浮现,河工们劳动或抢险攻坚时发出的黄河号子声,还时常在我的耳畔回响。

《宋史·河渠志》记载:“凡用丁夫数百或千人,杂唱齐挽……”这里所谓“杂唱”指的就是号子。

黄河乃我国第二大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由于治理黄河工种繁杂,黄河号子也相应分成了许多种,诸如抢险号子、夯硪号子、船工号子、运土号子、捆枕号子、推枕号子等。同时,由于流经区域漫长,还出现了许多流派,各种流派的号子可谓异彩纷呈,争奇斗艳。

有人说,黄河号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工们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此话颇有道理。解放前有一首流传很广的号子这样唱道:“艄公号子声声响,船工拉纤步步艰。运载好布千万匹,河工破衣不遮体。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把糠菜咽。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河工任人摆”。这首号子就真实地反映了河工们的苦难生活;而“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的号子,则鲜明地体现了船工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黄河号子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许多思想性、艺术性很强,流传很久的号子濒临失传。为保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开始对黄河号子进行收集、整理,并于2008年6月使黄河号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加大对黄河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让子孙后代了解黄河号子这一文学艺术形式,郑州黄河游览区将黄河号子作为他们的代表在景区推出。

“这边鼓,那边锣,我们河工治黄河……拉起我们的夯哟,嗨嗨那个嗨嗨!嗨嗨嗨……”听到黄河号子,我仿佛看到昔日繁忙的治黄工地;听到黄河号子,我领略了悠久的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这不仅是作为一名老知青的我阔别黄河南岸34年后,在黄河岸边再次听到那亲切而又熟悉的黄河号子声的真实感受,更是对那久违了的历久弥新的黄河号子声的深切怀念与眷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