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贵在“善读”
大师已逝 哲学别走
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易产生“认知顺差”
改革必须遏制权贵资本主义
观点速递
加强农村干部教育管理的着力点
为了好看?
对灯发誓
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加强农村干部教育管理的着力点

申 慧

村官这一级干部处于我国现行干部队伍体系的最底层,按级别说只能是“九品芝麻官”,然而,虽说是兵头将尾,但它的作用却不可小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村官去宣传、贯彻、落实;农民的疾苦冷暖、愿望要求也要靠村官来反映和解决。村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农民眼里就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村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在新世纪能否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农村的发展乃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村官的教育管理也一直是各级党委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

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

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特别是应注重贴近现实,突出实效,做到他们缺什么,补什么,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强化政治理论培训,提升农村干部的思想素质。在我国目前体制转轨过程中,面对新旧观念的摩擦、碰撞以及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为农民服务的观念,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变为自觉的行动,变为带领村民齐心协力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干劲。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水平。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这就要求农村干部掌握领导科学、管理科学等知识,掌握法律知识,掌握农村工作所需要的社会科学和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引导他们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从而依据本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当地经济发展的路子。针对村干部法律知识的欠缺,通过法律知识培训,帮助他们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土地、宅基地、家庭财产和婚姻纠纷等,提高他们解决农村各种问题的能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开发村干部的潜能。群众最欢迎的是“长、宽、高”型干部,长就是有一技之长,宽就是知识面宽,高就是整体素质高;最希望村干部们“平易近人作风好,一技之长能帮忙,依法办事不乱来”。从中我们不难体味出农民对科技尤其是科技型干部的渴望。

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举办干部培训班以外,还要充分利用知识讲座、座谈讨论、交流体会、外出考察、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效果。倡导40岁以下的年轻村官们要参加学历教育,拿大专以上文凭,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门专业知识,提高层次。鼓励广大农村干部多看报纸、多看电视,关注新闻,了解政策信息和国内外形势,扩大知识面。

完善干部管理制度

实行 “绩效挂钩、以绩定效”为主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考核指标可分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党的建设、民主测评等四个方面,分别按比例进行百分量化,每个方面都将制定详细的考评目标及评分标准。同时,在目标体系设置中,还将根据各村的不同特点,把反映村干部能力素质的重点内容、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涉及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事项等关键性绩效指标,作为绩效考评的重点指标,并赋予较重分值,增强考核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每半年考核一次,采取集中述职、看现场、查资料、走访群众、抽样调查、核实数据等形式,严格按照考评程序对各村村“两委”班子及主要干部进行考核评价。把考核结果作为村级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结果较差者,将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考核成绩较差的,将按照党内法规或《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给予撤职或依法罢免。同时将分值与待遇挂钩,通过绩效考评,拉开村干部待遇的差距。各村也应及时制定《村规民约》、《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村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党员议事、民主决策制度》、《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等等,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形成具有“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的高效合理运作体系。坚持“一线工作法”,即“责任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练就,纠纷在一线调处,矛盾在一线化解,和谐在一线构建,发展在一线谋求”。用工作实践检验干部教育管理的效果。

解决干部后顾之忧

为了解除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在职有工资,退休有保障,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一是对于现职干部,按照“基础补贴+工龄补贴+规模补贴”的补贴结构发放。补贴所需资金由区、镇(街道)、村共同负担,区负担40%,镇(街道)负担40%,村承担20%。补贴按月发放。二是对离职和已退下的农村基层干部,由区级财政负担,参照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一定生活补贴。三是实行农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我们可以借鉴山东省莒南县的做法,对农村任职满一年以上的在职农村基层干部,登名造册,全部纳入农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范围。投保金额集体承担80%,个人承担20%。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