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公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
sys0907149
sys0907148
sys0907147
sys0907146
sys0907145
sys0907144
sys0907143
sys0907142
sys090714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

168.王 瑛(1961-2008)

  

  

女,回族,四川省小金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王瑛对待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走上纪委领导岗位后,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为民服务零距离”、“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制度”等措施,有力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腐败分子,她疾恶如仇,在查办案件中,面对威胁和阻力,刚正不阿,毫不退却。她直接牵头查办各类疑难、典型案件50多起,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她清正廉洁、不徇私情,先后多次拒收礼金,拒绝弟弟等亲属要她特殊关照的要求。她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先后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帮助露宿街头的“背二哥”建起了民工公寓,支持涉水过河不方便不安全的山区群众建起了被称为“连心桥”的桥梁。2006年7月,她晕倒在抗旱第一线,经诊断患上肺癌,但她没有放弃工作,反而加倍努力。“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她严格执纪,保证了全国各地支援的款物全部用在救灾上。2008年11月,她因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不幸去世,终年47岁。她被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荣誉称号,2009年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169.王书田

  

  

男,汉族,江苏省沛县人,中共党员。1953年出生,现任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污贿赂局局长。

“常怀爱民之心,长思职责所在”是王书田始终不渝的追求。从事政法工作30年来,他始终坚持公正执法,秉公办案,所办理过的案件,件件证据确凿。他经手办理了94件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他带头查办了14起农民痛恨的村官腐败犯罪案,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俺们身边的检察官”。他主管的反贪工作在西安市检察系统连续五年名列前茅,他所在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青年文明号”。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他身患多种疾病。在患肝硬化、糖尿病综合征并得知病情恶化的情况下,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他视职责重于泰山,长期带病坚持工作,曾三次累倒,两次吐血,摘除脾脏,两次被送入医院进行急救,仍以铁人般的毅力战斗在岗位上。他用“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办好案”、“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价值”的坚定信念,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检察官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人民检察官的高大形象。2006年,他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等荣誉称号。

170.王乐义

男,汉族,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人,中共党员。1941年出生,现任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

1978年,王乐义因直肠癌做过大手术。尽管身体不好,但在当地群众强烈要求下,他毅然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重担。为了兑现上任时带领群众致富的诺言,他先到农业大学拜师学艺,后三下关东“取经”,经过数百次试验,带领乡亲们发明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引发了蔬菜生产领域的“绿色”革命,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成功后,以他为首的“技术小分队”把这一技术无偿传播到全国26个省区市。现在,三元朱村仍有140多人常年在外地传授蔬菜种植技术,有28人被聘为当地科技副乡(镇)长,4人被聘为科技副县长。为了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水平,占领蔬菜生产的“制高点”,王乐义在蔬菜种植、加工、品牌塑造等领域不断开拓创新。目前,无公害蔬菜、“绿色通道”、“乐义”牌商标、第五代蔬菜大棚等不断涌现,使三元朱村的蔬菜生产技术一直在全国农村处于领先地位,谱写了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新篇章。他是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71.王有德 

  

男,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人,中共党员。1954年出生,现任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有德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他团结带领干部职工,20多年坚持治沙播绿、兴场富民,完成治沙造林45万亩,控制流沙面积58万亩,建设沙地果园4000多亩,兴办5个多种经营公司,建立1000余亩苗木花卉培育中心,对外承揽100多处绿化工程,创收1亿多元,弥补治沙资金不足,成功走出了一条“以林为主、林副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改革发展之路,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极大地改善了林场生态环境和全场职工的生活条件,呈现出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他成功组织实施了6个外援治沙项目,为我国林业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探索了一条新路。目前,林场固定资产由1985年前的不足4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300万元,林木资产由1985年前的不足500万元增加到3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实现了“山上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72.王启民

  

男,汉族,浙江省湖州市人,中共党员。1937年出生,现任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1961年,王启民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参加大庆石油会战。他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坚定“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油田地质开发研究工作。上世纪60年代,他提出的“高效注水开采方法”,打破了当时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温和注水”开采方式,开创出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路子;70年代,他主持进行的“分层开采、接替稳产”开发试验,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至15%;90年代,他组织实施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结构调整技术,使大庆油田实现了3年含水上升不超过1%,与国家审定的开发指标相比,5年累计多产原油610多万吨,增收节支150亿元。40多年来,他先后主持了油田8项重大开发试验任务,参加了40项科研攻关课题和油田“七五”、“八五”、“九五”开发规划编制研究等工作。他的辛勤工作,为大庆油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表外储层”开发研究成果,就相当于为大庆增加了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他是中共十五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73.王进喜(1923-1970)

  

男,汉族,甘肃省玉门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石油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

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短缺的局面,他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的称号。1960年3月,他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发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结束“洋油”时代而顽强拼搏。他组织全队职工把钻机化整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奋战3天3夜把井架树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时,为解决供水不足,王进喜带领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运水保开钻。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被人们誉为“铁人”。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他身患胃癌,在病床上仍然关心着油田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病逝时年仅47岁。王进喜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74.王顺友

男,苗族,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人,中共党员。1965年出生,现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

王顺友担负着从木里县城到倮波乡邮路的投递工作。这段马班邮路往返里程360公里,山高路险,气候恶劣,有时一天要经过几个气候带。由于投递路线长,他一年有330天左右的时间奔波在邮路上,饿了就吃几口糌巴面,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困了就睡在荒山岩洞。但他仍然坚韧执著、乐观向上,唱着自编的山歌,一丝不苟地勤奋工作,年年出色完成投递任务。24年来,他在雪域高原送邮行程达26万多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24年来,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到100%。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热心为农村发展经济办好事、办实事,为农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致富信息,购买优良种子。为了给群众捎去生产生活用品,王顺友甘愿绕路、甘愿贴钱、甘愿吃苦。多年来,王顺友成了邮路沿线百姓联系山外的纽带。他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的人生追求,受到当地藏族同胞的衷心爱戴。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75.王淦昌(1907-1998)

  

男,汉族,江苏省常熟市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曾任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著名核物理学家。

王淦昌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41年,他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为实验所证实。1953年到1956年,他领导建立云南落雪山宇宙线实验站,使我国宇宙线研究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1959年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把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61年开始,他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64年,他独立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成为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1984年,他又领导开辟氟化氪准分子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新领域。1986年3月,他与王大珩等一起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受到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以此为契机,国家制定了“863”计划,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76.邓平寿(1956-2007)

  

男,汉族,重庆市梁平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

30多年中,邓平寿扎根偏远艰苦农村,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发农村特色产业,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使当地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田坎书记”、“农民书记”。他带领干部职工多方筹资,组织群众硬化了48条108公里村级公路,还在各村建起标准卫生室。他聘请专家传授技术,发展壮大柚子、蚕桑等支柱产业,全镇蜜柚和蚕桑年收入达到500万元。他任虎城镇主要领导1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增长8倍、工业总产值增长6倍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倍多;农民纯收入增长5倍,达到300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成为重庆最早实现“自来水、电、电视、程控电话、硬化公路”五通的乡镇。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出差时总是住最低标准的房间,一件毛衣穿了20多年。2002年查出肺部良性肿瘤,手术后6天就回到镇上,在寝室里边输液边工作。2007年1月下村检查工作时,他因积劳成疾,突发重症胰腺炎倒在了工作第一线,于2月不幸去世。2007年,他被重庆市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

177.邓亚萍

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中共党员。1973年出生,现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国乒乓球女队原队员,国际级运动健将。

1989年,邓亚萍进入国家乒乓球队。在国家队期间,她以顽强的毅力,刻苦训练,总是超额完成规定训练任务,平均每天增加训练量4小时。在练习全台单面攻时,她在腿上绑沙袋,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发”,她每次都是全神贯注,一接就是1000多个;每次训练下来,汗水都湿透她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浸湿一片地板。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从颈部到脚踝,她身体很多部位都有伤病。腰肌劳损、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骨刺,这些伤痛,她在训练和比赛中都忍着,痛得厉害就打一针封闭,有时脚底磨出了血泡,流出脓血,她仍坚持练、接着打。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她在乒乓赛场上取得了卓越不凡的成绩。1989年至1997年间,她共获得18个世界冠军、4项奥运会冠军,其中获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双料”冠军。从国家队退役后,她热心体育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北京申奥活动,并出任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运动和环境委员会委员。她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178.邓建军

男,汉族,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共党员。1969年出生,现为江苏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邓建军是当代产业技术工人的突出代表。他中专毕业后继续刻苦学习,研读了200多册专业书籍,在获得大专学历后继续攻读本科专业,知识积累使他成为工厂技术骨干。当公司进口的外国设备发生故障时,他带领工友们认真研究设备原理,破解了一道道外国设备维护运行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生产成本,目前,公司有效应用了世界牛仔布18项最新技术中的15项。他敢于对进口设备进行改造,经改造后的外国设备,操作程序简单,与同类进口设备相比,更具可操作性,部分功能超过了同类进口设备,更符合中国的生产实际。他敢于创新,用数控机床和电路板创造了牛仔布生产预缩工艺的行业最高标准,牛仔布的预缩率精度控制在2.5%以内,优于3%的国际标准。他研制的“颜料组份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填补了世界空白。他先后对染浆联合机进行了4次技术改造,解决了连续生产不停车这一技术难题。20多年来,他参与公司的技术创新项目近500个,其中,独立完成150个,给企业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200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79.邓稼先(1924-1986)

  

男,汉族,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著名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早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树立科技强国的理想。1948年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为了发展国防科研事业,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他组织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他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他组织领导了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的研究,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与试验工作。在组织领导与规划中国新的核武器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忘我地投入科学研究,而且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表现出高度的牺牲奉献精神。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80.丛 飞(1969-2006)

  

原名张崇,男,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中共党员。1994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丛飞是一名用爱心感动中国的“业余歌手”。从他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英年早逝,一直怀着诚挚的爱心,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先后20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云南及山东等地的贫困山区,认养资助一批批辍学儿童。十多年中,他先后资助了包括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的10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和残疾人,累计捐款金额超过300万元,但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加入深圳义工联10年中,他义工服务时间超过6000多小时,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占演出总量的一大半。2006年4月20日,曾无私救助183个贫困儿童的丛飞,因患晚期胃癌而病逝,年仅37岁。就在生命最后一刻,他还不忘奉献社会,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为6位眼疾患者带来了光明。丛飞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授予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等荣誉称号和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首届中华慈善奖。

181.冯理达(1925-2008)

女,汉族,安徽省巢湖市人,中共党员。1947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

冯理达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牢固。从1949年写下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起,数十年如一日坚信党的领导不动摇。她热爱祖国,作为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女儿,广泛联系海内外爱国人士,努力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她热爱军队,竭诚为官兵服务,经常深入军营巡诊、调研和授课,组织力量研究抗疲劳、抗严寒、抗饥饿等方面的课题,为增强官兵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热爱岗位,长期致力于中国免疫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消毒研究室和我军第一个免疫学研究中心,29次带队赴传染病疫区和地震灾区指导防疫治疗工作。她热爱人民,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的20年里,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普及健康教育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她先后无偿为灾区群众、癌症患者和孤残儿童捐助钱物达300多万元。她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早期归国定居专家”称号,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和白求恩奖章。

182.包起帆

  

男,汉族,浙江省镇海市人,中共党员。1951年出生,现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包起帆是一名从码头工人成长起来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在港口生产一线从事物流工程的研发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他结合港口生产实际,开展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的研发,创造性地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被誉为“抓斗大王”。进入新世纪,他又领军发明了在国际上被誉为“人类运输方式革命”的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他提出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公共码头与大型钢铁企业间无缝隙物流配送新模式。2006年5月,在第95届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上,他获得4项金奖,成为105年来一次获得该展会奖项最多的人。20多年来,他与同事共同完成了12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3项获国家发明奖,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项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009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任命他负责领导工作组编写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航运界在领衔制定国际标准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他是中共十四大至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83.史光柱

男,汉族,云南省马龙县人,中共党员。1963年出生,1982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77283部队原副政委。

史光柱在执行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上8处受伤、双目失明,仍带领官兵出色完成任务。20多年来,他身残志坚,在生命的“制高点”上,依靠顽强的毅力,不断超越自我,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198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史光柱唱着自己作词的歌曲《小草》走进千家万户,并多次在全国作事迹报告,是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心目中的杰出青年。1986年,史光柱被特招进入深圳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以优异成绩完成本科学业,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他坚持文学创作,在国内外发表诗歌、散文500余篇,作品获全国性文学奖17次。诗集《我恋》获广东省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背对你投下黑色的河流》获深圳大鹏文学奖,《眼睛》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奋发文学进步图书奖、云南省第二届文艺文学类一等奖。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多年来,他还拖着残疾的身躯,坚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帮助千余名残疾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荣立一、二、三等功5次。

184.史来贺(1930-2003)

  

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村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

史来贺在长达51年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岗位上,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昔日穷得叮当响的刘庄成为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上任伊始,他就带领刘庄人战天斗地,用了20年时间,把刘庄750多块凹凸不平的薄地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技术,使皮棉平均亩产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他带领群众先后兴办了畜牧场、机械厂、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制药厂等企业,用他的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带出了好党风、好村风、好民风,使刘庄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他常说,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搞农业,他与群众一道起早贪黑,心往一处想,汗往一处流;办企业,他与技术人员一道进行市场调查,组织论证,搞试验,攻难关,呕心沥血。刘庄的每一块田地,每一个企业,刘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是中共十三大至十六大代表,第五至八届全国人大常委,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85.叶 欣(1956-2003)

  

女,汉族,广东省徐闻县人,中共党员。197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

叶欣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急诊科工作20年,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她2003年春节前后,“非典”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担负了接诊“非典”患者的任务。面对具有强烈传染性的“非典”患者,面对死神的挑战,作为急诊科护士长,她周密筹划、冷静部署,始终坚持亲临现场,战斗在第一线,使整个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每当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来,叶欣总是冲在最前面,最艰难的工作争着干,最危险的活抢着做。为了减少其他人的感染机会,她几乎包揽检查、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她一次次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患者,一次次把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2003年3月4日中午,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被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后因抢救无效于3月24日凌晨逝世,年仅47岁。叶欣是无数抗击“非典”战斗英雄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医疗卫生战线涌现的一面旗帜。她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追认为革命烈士,荣获白求恩奖章、国际南丁格尔奖章。

186.甘远志(1965-2004)

  

男,汉族,四川省广安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海南日报社经济部主任记者。

甘远志从事新闻工作18年,尤其是2001年6月调到海南日报社后,更是以高度的政治觉悟、社会责任感和顽强拼搏精神,采写了许多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他仅在海南日报社工作的1000多个日子里,采写的稿件达1000多篇。他的作品如《碑,是人民树的》、《洪灾区采访记》、《南充发生五·二三严重事件》、《海南铁路百年梦》、《掌声,15次响起》等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好新闻,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他的敬业精神在新闻界有口皆碑。他本来是可以坐办公室的,却要求到最偏僻落后地方驻站采访。为了给读者提供最新最鲜活的报道,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前是报道空白的领域,他挖出了源源不断的新闻。以前少有问津的部门,却被他跑成“热门”。枯燥的、难采访的题材,难出稿、别的记者不愿跑的部门,成了他报道中最活跃的领域。不是新闻的,拿钱买不动他;该监督批评的,恐吓拦不住他。他始终以一个新闻人的姿态奔波在路上。他用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责任和精神,为这个行业树起了一面旗帜。2004年9月4日,在海南省东方市采访途中,他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年仅39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