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武建玲 李娜 文 李焱 图)昨日,市科技馆组织了由百余名中小学生参加的日食观看活动。虽然由于天气原因,大家未看到日食,但受邀参加活动的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专家还是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为大家答疑释惑,进行了一次天文知识普及。
观测眼镜也科普
上午8时许,报名参加市科技馆日食观看活动的青少年朋友已经冒雨赶到。科技馆为他们发放了专用的日食观测镜。市科技馆科技活动部负责人介绍,这些眼镜是从北京特意购买的,印有天文知识,免费提供给小朋友使用,也是一种科普宣传。
小记者趁机补知识
“能不能通过人工消雨的方法看到日食?”“日全食结束后公鸡会打鸣吗?”“用玻璃上涂墨水的方法看日食安全吗?”……在“围追堵截”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克前的队伍中,有一群小朋友提问既专业又认真,一点也不亚于记者。一问才知道,他们是本报的5名校园小记者。几位小记者虽然对没能看到日食有些失望,但他们说回家后可以通过网络、电视了解有关情况,此次到科技馆自己也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希望能有机会看到下次日食。
天文迷上科普课
在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广场,百余名天文爱好者聚集在这里(图②),准备一睹“太阳的脸慢慢地在改变”,可是零星的小雨和厚厚的云层让他们和此次“变脸”失之交臂。
错过了“变脸”,组织者魏冰等天文爱好者给市民现场上起了“天文知识普及课”,“虽然这次看不到日食,但是可以期待明年1月15日的日环食;2034年还有一次可以在青海、西藏看到的日全食……”小学生李晓雪说:“错过了日食,但是我学到了很多天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