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晓)“今年,俺家的油桃又是大丰收!”近日,虽然我市持续高温,但是丰收带来的喜悦给在巩义市黄河滩区居住的康建胜夫妇带来了丝丝清凉。其实,这只是郑州(巩义)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郑州(巩义)项目区位于巩义市西北黄河南岸,距巩义市区平均10公里,项目区涉及康店、河洛两个镇34个行政村,项目区总面积120余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将近93平方公里,区内总人口7.07万人。“过去,我们这里的滩地根本就蓄不住水,种的作物全都得靠天收。别说赚钱了,有的年景,吃饱饭都成问题。”康建胜告诉记者。经过近两年的综合整治,他们一家在滩区种植了14余亩的油桃,“现在,仅油桃就能给我们家带来近万元的收成。”他高兴地说。
据介绍,经过综合治理,现在的项目区已由昔日的荒山荒沟变成了用材林、经济林,使低产的坡耕地变成了经果林和高产梯田。该项目部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区内的林地面积增加了47%,经果林面积增加95%,初步形成了石榴、苹果、小杂果、杏李四大生产基地,每年增加鲜果350多万公斤,可增加利润690多万元。“我们的滩区现在是不折不扣的‘聚宝盆’。”他说。此外,项目区内的“民营企业园区”已吸纳了46户企业入住,安排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据统计,项目区各项治理措施年累计增加利润1549.22万元,人均增加收入210元,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4530元提高到47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