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密3.6万人领取养老金
新郑工商把关“家电下乡”
巩义林业工作通过验收
5万照明灯将“炫丽”城乡
巩义25名“编外法官”获任命
新密121名农民有了职称
巩义就业形势稳中趋好
多措并举迎峰度夏
志愿者共建爱心书屋
严格手续 设立专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保护提升拳头产品 培育精深加工企业
中牟特色农业创汇千万美元

本报讯(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张孝强)“往年西瓜大蒜难卖滞销,今年实现了顺畅销售、转危为赢。”中牟县农业经济办公室负责人异常兴奋地说。截至7月中旬,全县12.6万亩西瓜销售总产值达到4.8亿元,大蒜直接增收高达5亿元,瓜农蒜农喜获丰收,农业特色经济完成出口创汇980万美元。

今年在工业企业面临阵痛、出口创汇能力减弱的背景下,中牟农业却创造了难得一见的奇迹。近两年,在大蒜价格低迷、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中牟大白蒜”这一地理标志品牌,他们想方设法提升品牌的含金量,解决了大蒜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等领域的难题。据悉,今年全县30万亩大蒜总产量34万吨左右,价格保持在每市斤1.5元以上,农民直接增收高达5亿元人民币,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在中牟恒大实业公司,总经理刘少臣每天都组织员工收看农产品价格信息,纵然手头事情压了一大堆,但每天浏览、收看两个小时的市场行情,雷打不动。他们先后与马来西亚、加拿大签订了200多吨的出口订单。农民经纪人陈小五前两天刚接到越南订单,他在收购大蒜货源的同时,还通过网络了解市场动态,抓紧时间赶到8月中旬把大蒜发往商家。

依托蔬菜、水产、花木、畜禽、瓜果等特色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培育出口创汇的特色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业。他们从强化农业标准化管理入手,确立自身的出口产品定位,重点引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和商品化率,采取“嫁接”、引进等方式借农兴工,培育出了方欣米业、喜万年食品、天邦农农产品、帅龙红枣、龙祥水产、黑的蒜等15家农字号龙头企业群体,先后引进了世兴、绿明等26家食品加工企业,并建成了食品、原材料初加工等5个产业集聚区。郑州喜万年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蒜片、蒜粒、蒜粉、胡萝卜、表椒粒、红椒粒等产品95%出口美、欧、东南亚等,成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主要企业。

如今,中牟县农业特色产业经济已占农村经济比重的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以露地蔬菜、拱棚蔬菜生产为主,发展蔬菜精深加工,打造全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成为北京市“场地挂钩”蔬菜生产基地县和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农字号龙头企业年可消化加工农产品200多万吨,创造就业岗位数万个,带动农户12.8万户,发展加工专业村112个。截至7月中旬,该县新培育省市龙头企业7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汇980万美元,实现了强农兴工再强农的良性循环,形成了工农双赢的发展格局。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