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嵩山六次沧桑变
图片新闻
“新网工程”
助消费品购销攀升
五大工程巩固基层堡垒
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建设
登封成全国首批试点
登封建立矿山储量数据库
邀行风监督员建言献策
做好安置帮教共建和谐
多项制度提升服务水平
文化学者
嵩山论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嵩山六次沧桑变

程胜利

到了距今3.2亿年,海水从东北方向再次向嵩山地区淹来,嵩山地区第六次成为海域。海水刚来时,首先进入岩溶洼地,形成一系列面积不大的封闭滞流海漫泻湖,沉积了我国著名的“山西式铁矿”和优质铝土矿层。

距今2.35亿年,嵩山地区是一个海湾,处于海平面上下频繁波动的潮坪或宽阔平坦的滨海平原环境。气候湿润,海相生物发育迅速,陆地上林木茂盛,有利的森林沼泽环境形成了河南主要可采煤层。在豫西曾发生过一次海侵,在滨海浅滩环境中沉积了一套长石石英砂岩,称“平顶山砂岩”。海滩冲洗交错层理发育,说明当时波浪作用一直很强。

距今2亿年前后,嵩山地区受华西运动影响抬升,海水向东南方向退出,海退后的滨海浅滩上发育了大型海滨淡水湖泊。盆地渐渐缩水以至闭塞,气候也转为炎热干旱。嵩山第六次成为陆地,从此结束了海洋的历史。

只在大金店、卢店等地保留了几个孤立的小盆地。气候干燥,生物品种大量减少,只有少量石松科植物和二齿兽等脊柱动物在苦苦挣扎。这种状况大约延续了不到1000万年,干旱渐渐解除,生物种类渐渐增加,沉积物呈现灰黄色和黄绿色,局部湖泊沼泽化还形成了煤线和油页岩。

印支运动使嵩山运动继续抬升,那几个可怜的小湖泊也消失了。抬升状态延续了1.48亿年,缺失了侏罗纪、白垩纪的沉积。虽然没有沉积,但却并不平静,白垩纪时,嵩山经受了燕山运动的强力改造,燕山运动以强烈的褶皱,形成了嵩山复背斜和大金店复向斜。三组不同方向的断裂又对这些褶皱进行了再次的改造。

燕山运动是嵩山最成功的雕塑师,我们今天看到的嵩山山岳河流外貌,就是燕山运动定型的。经过燕山运动,嵩山高高隆起,称为“嵩箕高地”,在它的周围形成一些山间断陷盆地。这些盆地所处环境不同,新生代的沉积也各具特色。

古近纪(距今6500万年~2330万年),嵩山气候干燥,南麓的大金店盆地里时有干涸,只有始新世的河流、湖泊相沉积。新近纪(距今2330万年~260万年)前期,大金店盆地又开始有了沉积。开始为紫红色山麓堆积的砾岩,逐渐变为湖泊相沉积。新近纪后期,喜马拉雅运动使河南西部大面积隆起,东部大幅度沉降,嵩山以西的伊川、汝阳发生基性火山喷溢,惊心动魄,而嵩山却未见动静。河南西高东低的现代地貌和黄淮海平原就是这时候形成的。

大约在距今200万年后,嵩山和整个北半球一样气候变冷,降雪量大增,发生了固体河流——冰川活动。这次冰川活动相当于我国北方的朝阳冰期和南方的鄱阳冰期。

冰期过后,气候渐渐湿润炎热,或干湿交替,有利于生物繁衍,软体动物双壳类十分繁盛,古菱齿象和安氏鸵鸟沉稳地在草原上散步。这一时期沉积的黄土,为全新人类祖先活动的场所。今天人们不断从颍河谷地的双庙、石羊关、告成、八方程窑等地,发现先民们生活和生产地各种遗迹。

嵩山形成的历史,是一部沧桑变迁的历史。粗略统计,30亿年的嵩山历史中,隆起成陆的时间约17.5亿年,被海水淹没的时间约12.5亿年。其间六次成陆,六次成海,以海洋开始,以陆地结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