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图片新闻
木桶的回忆
古代的西瓜联
《读家秘籍》
1
12
人才需要“发现”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人才需要“发现”

陈鲁民

得人才者得天下,这是如今喊得震耳欲聋的一个口号。但人才的问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通常需要有两方面的合力:一是人才自己拼命往外拱,争取脱颖而出;二是伯乐们的热情发现与提携。 这个“发现”,应该广义理解,其中除了狭义的发现外,还包括挖掘、扶持、使用、指导,缺一不可。

鲁迅无疑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超级人才”,可在被发现前,其实也一直很郁闷,虽然学问很大,但始终没有展现的机会,整天靠抄古碑打发日子。1918年春天,机会来了。正在编辑《新青年》杂志的钱玄同,与鲁迅交谈时,发现他谈吐不凡,思想激进,很有批判意识,就主动约他写一篇批判旧礼制的文章。一开始,鲁迅并不太积极,写写停停,在钱玄同一再催促下,文章才得以完成。钱玄同接到稿子后,连声叫好,即编即发,5月15日就以最快速度发表在《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第一篇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就这样问世了。最重要的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从此正式登上文坛,一发而不可收。

1923年,作家郁达夫在北平编杂志,收到一个陌生文学青年的来稿,文章很有灵气,他一看就爱不释手,马上前去探访。只见那青年躺在一间破屋里,裹紧被褥仍旧寒战不已,被疾病和饥饿折磨得奄奄一息,房东还要将其扫地出门。他立刻请青年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并且倾囊相赠,帮他治病、缴房租,还拿着青年的习作四处举荐,为他说项。那个青年就是后来誉满文坛的沈从文。没有郁达夫的发现,沈从文不要说当作家了,连命都难保得住,很可能会客死他乡。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的大放异彩,则得益于戴维的发现。法拉第出身贫寒,没上过大学,可是酷爱科学研究,很有灵性,还有一股韧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老科学家戴维慧眼识珠,看出他是个可造就之才,就破例收他当助手,一步步带他进入科学殿堂,精心指导,既传又帮,后来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老师。晚年时,有人要戴维填表列举自己对科学的贡献,他绝口不提自己发现的钠、钾、氯、氟等元素,而只写了一句话:“最大的贡献——发现法拉第。”

电视剧《士兵突击》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许三多,认为他是个笨兵、傻兵,分给谁谁不要。只有班长史今看出了许三多的潜力,因为他在训练中有超人的认真和坚持精神,相信他一定能成个好兵。在史今的帮助带领下,许三多的潜力一点点被挖掘出来,最后成了全集团军的训练尖子,给连队带回的锦旗、奖状,超过任何一个人。

真正的人才,永远是稀有金属,深埋在地下,很难发现。这就需要我们的伯乐,首先要有发现人才的眼光。如果当人才已露出水面了,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是人才,你也跟着说,那不叫眼光。只有当人才还默默无闻,被人当一块顽石扔在一边时,你却独持异见,力排众议,看出其与众不同的特质,就像史今看好许三多一样,那才真叫眼光。

发现人才后,不能往那儿一扔就不管了,听任其自生自灭,还要继续挖掘他的潜能,激励他的勇气,指导他做人做事,帮他打开局面,为他的显示才能创造条件。就像郁达夫对沈从文那样。

还有一点也不可或缺,伯乐们要有无私扶持人才、容许人才超过自己的宽阔胸怀。像戴维,他名扬四海时,法拉第只是个小学徒,可是当法拉第在他的帮助下后来居上,名声比他还大时,他真诚地为自己的学生高兴,表现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高风亮节。

当我们都以“发现”人才为荣时,人才才会真正源源不断而来,呈现人才荟萃的大好局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