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冯景义 王珺洁 记者 高凯)20岁的孙庆杰是金水区孙岗村的农民,去年被确诊为白血病。今年他申请了新农合大病医疗救助,刚过10天,就得到消息:在新农合报销达到封顶线3万元后,他还可以得到补助资金最高额度10万元。父亲孙银锁老泪纵横:“真是救命钱啊!”
这是金水区大力开展民生保障体系建设以来,群众病有所医的动人场景。
近年来,金水区把民生保障落实到就业、医疗、住房、食品、救助、教育、平安、社区等八个体系建设上,努力从体制机制层面保证为民办事的有效性。
养老靠政府 晚年拄上“金拐杖”
82岁的经八路办事处科技社区孤寡老人王桂兰,患有心脏病,生活难以自理。社区爱心服务员张美莲到来后,给老人洗澡、洗被子,缝补衣服,陪她聊天。老人高兴地说:“没想到活到这么大年纪政府又给我送了贴心妞!”
2006年以来,金水区在全省率先启动“金拐杖”社会化养老工程。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家政人员每天为老人上门提供1~3小时的免费服务,满足孤寡、空巢老人对生活照料、家务家政、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累计有1242户空巢家庭、城区和农村孤寡老人享受到了服务。该区还建立社区托老站,为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娱乐、康复、学习等服务,让他们走出小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 (下转第三版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