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郑州的民间歌谣
爱是用来珍藏的
《飘零何处归》
故乡人的怀念
2
13
乘 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的民间歌谣

连德林

民间歌谣,是口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说来,谱上曲子能唱的叫歌,只哼不唱的叫谣。在郑州农村,则称其为哼小曲儿。在儿童时代第一次接触的往往就是:“说小曲儿,道小曲儿,说曲小妞儿坐门墩儿。小妞守着门儿,家里来客人儿。客来了,可咋着?杀个鸡儿烙油馍,客人吃了乐呵呵……”由此可知,这种叫法已经很久了。

旧时,农村人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村民们为活跃劳动生产,调动激情,如在盖房打夯时唱道:“石夯圆又重呀,新土松又软呀,大家一股劲呀,石夯往下钻呀,打得平又深呀,根基扎得稳呀……”此类歌伴随着劳动节奏,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有功效。过去教幼儿学说话或做游戏时,也大都用歌谣的方式来进行,如“月奶奶,明晃晃,来到河边洗衣裳。洗得净、浆得光,哥哥穿上去学堂。学认字,写文章,去赶考,登上榜。小红旗,插门上,你看排场不排场。”过去的妇女们,虽然文化低,在学说歌谣方面,都能专心致志,有过耳不忘的心记。说唱的场合不管是田间地边,村头饭场或者是卧室床沿,都能随时即兴的哼上几句,有的还能当戏唱。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人口稠密流动性大,为民歌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民歌的含义算不上多么深奥,却都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时代心声,表现出了农民对真善美的审视尺度。抗日战争时期,人们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面对敌人又束手无策。于是在郑州地区民间流传着用面捏成日本兵的形象,放在锅里煮,以解心头恨,并编出歌谣唱道:“七家面,八家水,九家柴火煮洋鬼……”还有:“东家走,西家串,说说日本打河南。河南兵,抓壮丁,老蒋只把黄河崩。崩得急,流得快,郑州首当受灾害……”类似的歌谣,各个时期都能涌现出一批新的。

在郑州地区流传的歌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如“十劝男人谣”、“十二月坐监谣”、“十劝戒赌谣”、“十二月教女谣”,等等。这类歌谣都是用诗句的韵律,加上以人为善的劝说词,所以也把这类歌谣称其为“劝诗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