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特困生资助热线开通
“躲猫猫”案两民警受审 一人称不熟悉业务 一人称动武有理
不培训职工 最高罚5万
街头搭“凉篷” 呵护行路人
长江洪峰
安过三峡大坝
上接第一版
楼房坍塌确系雷击造成
“一杯啤酒”
容忍度是否太高
鸡西发生醉驾惨案
肇事司机被提请批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杯啤酒”
容忍度是否太高

“一杯啤酒”

容忍度是否太高

一个16岁的打工妹,又倒在了杭州斑马线旁。这距离“杭州飙车案”发生,还不到三个月。从年轻的谭卓,到南京、成都醉驾案的受害者……人们不禁要问,还要流多少鲜血,才能警醒交通违法犯罪?

交通违法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在于违法成本太低。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成林说,国内交警部门对于一般的酒后驾车,能采取的就是扣证、拘留。未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的酒后驾车者最多面临行政拘留15天和罚款2000元,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除逃逸致人死亡外最高刑期是7年。在现实中,严重点儿的交通违法,对有钱人来说,出点不伤筋骨的钱就能解决问题。一些交通肇事案判的是缓刑,肇事者就此免去牢狱之苦。

据了解,目前国内对于酒后驾车的容忍度是“一杯啤酒”,使得许多人在席间往往认为喝一两杯酒没事。我国法律认定酒后驾车的酒精浓度起点是每毫升0.2毫克,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相比之下,瑞典是0.02毫克,德国是0.03毫克,日本是0.05毫克。

耐人寻味的是,16岁的马芳芳被撞身亡处边上的斑马线,就是“杭州飙车案”撞死谭卓后,杭州开设的第一条“爱心斑马线”。5月底,当地的领导还亲自陪护老人、孩子过爱心斑马线,呼吁全社会文明行车。但是,在马芳芳的鲜血面前,这一呼吁,已显得很苍白和无奈。

交通文明,必须靠自律和他律共同作用,尤其要靠严肃的法律“管出来”。“杭州飙车案”所依据的司法解释,产生于2000年。正是在这九年间,各种型号款式的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而当法律的威慑已不足以构成警醒时,今天的悲剧,就有可能不断重复上演。 据新华社杭州8月6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