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天问”之问
生态游付出的环境成本
漫画:大礼包
鸟语与商道的共有语境
让楼市
少些疯狂多些理性
探访“校漂族”:临界生活背后的忧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生态游付出的环境成本

生态游的意义是游生态,游客在良好的生态环境里畅游身心。发展生态游的要义是保护生态,而不是与之相反,以发展的名义毁坏生态。生发这样的忧虑不是没有缘由,2007年以来,广东的漂流项目以两年翻一倍的速度增加,并以高速的吸金回报率继续吸引着投资者。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看似“自然生态”的旅游项目背后,问题不少。一些地方拦河漂流,竟导致洪水泛滥。(8月4日《羊城晚报》)

主打清凉牌的漂流项目绝大多数位于山水生态旅游景区,开发者们多以“天然、绿色、生态”为卖点,而漂流者“玩的就是这种天然的感觉”。生态隐忧即由此而来,漂流需要的水量很大,不改造河道和蓄水,很难保证漂流效果,很难保证每天正常接待游客,漂流公司的收入也很难保障。于是为了多挣钱,投资者纷纷截流蓄水,建起水库,砌出人工水道。

如此生态游,已脱离了原有的生态游的概念。真正的生态游,是游人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历史,它不但不会破坏自然,而且还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这是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出的生态游理念。在生态游中,除了去感受去理解环境的文化和历史,还有人对自然的亲近,对一草一木的呵护。它所抵达的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共生,人与天地的和谐。

生态游变成生态毁,这是颠覆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拦河漂流导致洪水泛滥,是人为地制造生态灾难。植被受破坏,动物被惊散,是人所不承受的自然之痛。开发者苟苟营营,是为了在破坏生态环境中取利,而乐此不疲的游客,则是不自觉地成了毁坏生态的参与者。洪水泛滥成灾,威胁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是这种变味生态游带来的直接恶果。

专家说,目前还没有一个制度规定漂流项目的实施必须经过专业的论证。如此制度缺失,正是生态游变成生态毁的重要原因。这样的生态游,可以说是一种因小失大。这样的环境付出,用价值法则解释,叫不值得,叫干蠢事,它所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很难消除,在消除的过程中,还需要付出极大的资金成本。 伊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