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沐浴改革春风诞生
一路走来脚步坚实铿锵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在社科专家座谈会上讲话。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在省会社科界理论研讨会上讲话。
在改革开放30年与郑州经济社会发展高层论坛会上,郑州市社科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图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左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右二),市政协主席李秀奇(左一),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建生(右一)共同为市社科院揭牌。
社科专家到基层宣讲社科知识。

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郑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郑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张乔普

编者按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从1984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25年的光辉历程。25年来,市社科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发挥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作用,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4年11月1日,郑州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正式成立,1997年9月更名为郑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迄今已25华诞。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市社科联从成立、发展到壮大,风风雨雨25年。伴随着郑州市跨越式发展的号角,2006年8月,郑州市社会科学院成立,社科队伍又添新军,社科事业迈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市社科联(院)团结拼搏创一流,精心谋划求发展,在学术交流、理论研究、社科普及和学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

上篇 发展

沐浴改革春风诞生

一路走来脚步坚实铿锵

记者见到市社科联(院)党组书记、市社科联主席、市社科院院长赵君的时候,他刚刚风尘仆仆地从北京赶回郑州。市社科联(院)正在积极筹备“全国大中城市社科院第十九次院长联席会议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论坛”,赵君带队赴京邀请中央相关部门的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与会。

“市社科联(院)的成长历程,就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关怀、呵护下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赵君向记者娓娓道来市社科联(院)的发展壮大轨迹。

1984年11月1日,市委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及时成立了郑州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市社科联的前身),它是市委领导下的以社会科学研究和普及为主要任务的学术性人民团体,是全市社会科学界的联合组织,是市委、市政府联系全市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中发挥着“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25年来,从一个只有7个人、几间办公室的年轻组织,发展到现在拥有37名工作人员、办公条件完备的社科管理和专业理论研究机构,郑州市社科联(院)的发展脚步,坚实而铿锵。

近年来,市领导对社科事业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重视。2005年,《中共郑州市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出了建立社科院和哲学社会科学活动中心,在县(市)、区成立社科联,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资金和课题研究资助资金等重大问题,是指导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重要文件。

伴随着郑州市跨越式发展的号角,2006年8月,郑州市社会科学院应运而生。市社科院成立后立即展开工作,有针对性地赴南京、成都等先进社科院学习取经,组织召开“省会社科界专家暨郑州市社科院成立座谈会”,征求社科专家学者对社科院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确立了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依托,以应用对策研究为重点,以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追踪理论前沿,整合社科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当好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的建院指导思想。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社科研究机构,市社科院不仅为省会社科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社科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所说:“我市社科事业的春天来了!郑州市社科理论工作者,正以饱满的热情、辛勤的耕耘、不断的探索,担负起党委、政府‘思想库’和‘智囊团’的重任,为推动郑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献智献策。”

《中州纵横》杂志,作为市委、市政府委托市社科联主办的综合性社科理论刊物,自创办以来,融政治性、理论性、学术性、工作性于一体,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及社科知识;架起党和政府联系社科工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弘扬先进,传承文明,阐释理论,总结新经验、新理念,忠实服务于四个文明建设的优秀载体,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先后被省社科联评为河南省社科联系统优秀期刊和河南省社科联系统优秀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有200多篇在省、市评比中获奖,80余篇被《人民论坛》、《当代思潮》、《新华文摘》、《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家级期刊和大型系列理论丛书转载。2009年上半年,为集中反映各县(市)、区深厚的人文、历史、民俗、景观等文化资源,让更多的人关注郑州、了解郑州、热爱郑州,编辑出版了“文化登封”、“生态惠济”、“绿色荥阳”、“厚重管城”等,凸现郑州县(市)、区的魅力,受到读者一致好评。

社科联(院)举行的重大活动市领导莅临指导、召开专家座谈会市领导出席讲话、重要活动和重大调研课题完成市领导批示肯定等,都给全市社科工作者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走过25年风雨历程的市社科联(院),连续6届被评为“全国先进社科联”,连续14年被评为“河南省社科系统先进单位”, 2000年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标兵单位”;200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社科院”;多项活动得到领导批示,多项研究成果进入领导决策。目前,全市各类社科人员队伍已经发展壮大到近20多万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社会科学专业人员达6万多人。学会由成立之初的15个,发展到现在的一级社科学会、协会、研究会86个,二级社科学会109个,会员5万多人。法学会、教育学会、审计学会、检察学会、人防学会、档案学会、财会学会等11家学会被评为全国先进学会。

中篇 创新

创新思维方式机制 谱就社科工作崭新乐章

家住省五建社区的李超奇前几天主动放下了手里的生意,到办事处听了一场讲座。市社科联(院)组织的社科知识大篷车进基层活动首场报告会,在中原区建设路街道办事处举行,李超奇和200多名社区群众聆听了报告。报告会上,社科专家辛世俊以“普遍的意义 永恒的价值”为题对焦裕禄精神进行了解读,就新形势下如何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了一场精彩报告,赢得李超奇和居民们的阵阵掌声。

思维创新,做好普及工作。围绕“普及社科知识,构建三化两型城市”这一主题,从5月份开始,市社科联组织专家学者,就焦裕禄精神、科学发展观、国际国内形势等基层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农村、企业、党政机关和学校、社区,向群众普及社科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达到多领域、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效果,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对这一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做了一件大好事。既服务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又锻炼了队伍,扩大了影响。向大家表示祝贺和感谢。”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批示:“很好。创新思维,创新方式,创新机制,必将推动社科工作的跨越。”

这仅仅是市社科联(院)工作不断创新的一个具体体现。近年来,市社科联(院)与时俱进,在思维、方式、机制上不断创新,促进了社科工作的繁荣发展。在社科知识普及、课题调研、理论研讨、阵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

方式创新,搭好五个平台。市社科联(院)积极发挥社科联(院)“联”的功能、“研”的优势,联智、联外、借力、借地,为推动工作开展,不断创新方式,搭建工作新平台。

搭建社科知识普及平台。与省社科联、省图书馆联合举办中原大讲堂活动;今年市社科联(院)成立了知识大篷车进基层专家队伍——郑州市社科普及宣讲团,通过宣讲团把省会的社科知名专家聚集到科普活动中来,增强社科普及力量。

搭建专家与领导沟通新平台。创办了《调查研究报告》和《社科内参》两个科研信息平台,把社科专家围绕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措施及时呈送市领导,以供决策参考,更好地发挥了社科联(院)在市委、市政府与社科工作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搭建社科研究合作新平台。近年来,先后与中部六省合作,承担了国家发改委重大课题项目《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体系与市场体系建设研究》,调研制作完成后受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同志的充分肯定:“很好,有分析、有思路、有举措,需要强化的是谋划一些重大项目,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市长赵建才批示:“结合城区经济工作会的筹备,认真研究有关问题。”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批示:“题目选得很好,请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修改。”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及郑州大学的知名专家教授合作完成调研课题《郑州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和《三化两型: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以郑州实地调查为例的河南特色分析》研究等,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

搭建学术交流新平台。2008年市社科联(院)以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为契机,举行了市社科院揭牌仪式,召开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社科院协作会和河南省省辖市社科联协作会,成功签订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社科院促进中部崛起协作备忘录》和《河南省辖市社科联促进中原崛起协作备忘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学术交流和课题协作攻关。

搭建信息服务新平台。郑州社科网站栏目丰富、功能强大、体系完善,由“领导信箱”、“成果网上申报系统”、“课题网上申报系统”、“专家管理系统”等部分组成,在宣传哲学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反映社科理论前沿热点问题,报道社会科学研究最新动态,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制创新,强化管理模式。不断开拓创新,是社科工作出成果、见成效的关键。近年来,社科联(院)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做了一系列有益尝试。

创新管理机制。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基础上,经市社科联(院)党组认真研究,新建和完善了市社科联(院)工作责任制等30个相关制度和办法。规范社科联(院)各部室的职能,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创新工作协作机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形成了省社科联、市委宣传部统一领导,市社科联组织协调、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工作协作机制。同时还建立了以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类院校、科研单位和大众传媒为主体的社科工作网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社科工作。

创新队伍培育机制。通过课题研究、召开咨询会、座谈会,开展学术交流以及走访、慰问、学术考察等活动,为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搭建学术交流与服务的工作平台;通过建立科普报告团、专家人才信息库聚集一大批中青年社科专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团体繁荣发展的新方向、新途径,从我市实际出发,不断扩大社科学会的数量与规模,不断壮大社科学会队伍,为社科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创新课题调研运作机制。市社科联(院)今年确定了一批重点课题,根据课题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了协作攻关重大课题1个、公开招标重点课题3个和重点委托招标课题10个,目前均已展开调研制作,进展比较顺利。

下篇 辉煌

担当智力支持重任 累累硕果服务跨越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地把“哲学社会科学界”定位为“思想库”,充分肯定了社会科学界的重要作用,对社会科学界寄予厚望。近年来,市社科联(院)除每年组织一般性课题调研评审外,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对那些影响和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瓶颈”问题,适时组织专家座谈,撰写理论文章,进行宣传引导工作。据统计,25年来,市社科联(院)共召开各类座谈会、研讨会和形势报告会88次,撰写理论文章970篇。这些座谈会、研讨会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为宣传党的大政方针、解读郑州历史文化、促进郑州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扩大郑州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3年8月,市社科联与中国社科院、河南省社科院、郑州大学联合举办了“郑州商城与殷商文明国际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百余名。大会发言90余人(次),对郑州商城是早于安阳殷都德一座商代国都问题取得共识。这是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郑州商城遗址发掘以来商城研究中的一次突破性进展。会后,《光明日报》刊发会议消息,与会专家还联合签名,向国务院递交建议书,建议把郑州定为古都并列为中国八大古都之首。这次会议对后来把我市确定为八大古都之一产生了积极影响。

勇创新,大胆探索尝试向全社会公开招标。2007年,市社科联(院)突破以往传统的课题运作方式,对“郑州市跨越式发展系列研究”8个重点课题、“郑州历史文化系列研究”10个重点课题,实施公开招标。跨越式发展系列课题以《努力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郑州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系列问题研究》丛书形式结集出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同志给予高度评价:“市社科联开始对郑州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研究成果基本符合实际,有前瞻性、操作性和指导性,请市县级领导同志阅读,并从中吸取有益东西,推动工作。”王文超还欣然为丛书作序:“系列问题研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内容全面,视野开阔,材料翔实,论述深刻,既有思想性的理论,又有创新性的思考,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新观点、新建议、新方法,对于当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好地推动郑州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可以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工作中的一个学习参考”。 “郑州历史文化系列研究丛书”一套10本也已出版,该丛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郑州历史文化的深厚渊源,为人们了解郑州的又增添了一个新渠道。

重参与,配合郑州文化强市建设,开展大型调研活动。2008年年初,市社科联(院)配合市文化强市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社科专家学者对我是如何开展文化强市这一迫切问题,从我市厚重文化底蕴挖掘、政策支持状况、发展运作情况以及产出效益情况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调研,形成了《郑州文化资源普查报告》、《郑州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郑州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郑州文化体制改革情况调研报告》、《郑州文化政策调研报告》、《郑州市文化强市基本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6个分报告,在此基础上,又完成了《郑州文化强市建设调研总报告》,为我市实现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提出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挑重担,展示文明郑州风采。完成了《2008郑州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编纂工作,今年继续组织承担了撰写《郑州文化发展蓝皮书(2009)》的任务,同时还协助北京文明杂志社进行了《文明郑州·魅力城市——中国郑州》专刊大型系列采访活动,深入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局委,围绕我市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农业、商业、城市建设、交通等展开全方位调研,为全面宣传郑州,展示郑州美好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

求质量,社科成果出精品。1987年以来,市社科联(院)对我市社科优秀成果共组织了19次评奖,共评出特别奖17项,一等奖202项,二等奖352项,三等奖801项,青年奖116项。被推荐参加省社科优秀成果评奖,获省级荣誉奖7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38项。通过评奖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锻炼了一批社科人才,促进了一批社科专家的成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谈及社科联(院)未来的发展,赵君充满了自信。他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社科工作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市社科联(院)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不辜负市领导的殷切希望,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空间,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把研究郑州、解读郑州作为首要任务,及时为我市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理论服务和智力支持,当好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