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此郑州是俺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从此郑州是俺家
——丹江口库区首批移民落户中牟
搬迁村接过新村钥匙。
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家乡。
一张门板当餐桌,在旧居吃最后一次团圆饭。
老人留恋的看着即将拆迁的旧房。
▲今天我们成了郑州人。
村民们生在水边,长在水边,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
擦拭干净家庭相框,把它带到新家,也把过去的生活留在记忆中。
梳洗打扮一下,明天就到新家了。
告别简陋的旧房,移民即将过上新生活。

20日下午,中牟县马杨农场移民安置点锣鼓喧天、彩带飞舞,淳朴的中牟人民用掌声和欢呼声迎接来自淅川县金河镇姚湾村的185户移民。作为我市接收的首批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这787名村民将在郑州的新家开始新的生活。

64岁的王九斤老人已经是第二次搬迁了。“那时候是‘水撵着人走’,左手提只鸡,右手掂口锅,挑着箩筐搬家,住的是临时搭的窝棚。”老人说,现在政府不但按新农村标准统一为他们规划了新房,每个人还分了一亩多水浇田,“年轻人出去打工,我就在家种地。中牟的西瓜、大蒜都恁有名,不会种我就学,没有过不去的坎。”

而对于18岁的姚林鸿来说,搬迁是一个机会。他告诉记者,开学就要上高三了。“郑州的高中教学质量肯定比老家的好,我要上个好高中,明年考个好大学。”姚林鸿说,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在高速公路上坐车,“将来上了大学,我要开车带着俺爸妈回去看俺老家。”

同样18岁的全兵刚刚高中毕业,现在正在淅川县城的一个电脑学校上学。“如果不能转学的话,我就来郑州继续上。郑州的工作机会更多,学好了以后我肯定能找到工作的。”“虽然很舍不得离开故乡,但南水北调是国家的大事,我们这辈子能赶上这个世纪工程,也是福气。愿意尽份力量。”全成栓看着和他一样高的儿子,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新家很漂亮,周围都是树,自来水通到了家,门口还有块地,种啥都行。以后出门再也不用爬山了。现在国家移民政策好了,中牟是平原地区,交通便利,离省会又近,打工、发展的机会也多一些。”

绿树环绕的马杨农场安置点中央,矗立着一栋三层高的小学校,村委、卫生室、超市环绕在周围。11岁的王杰马上要上小学五年级了,自从去年奶奶去世后,他就一直盼着搬到新家来。“这里的房子亮得很,干净,不害怕。”小王杰绕着新村的小学转了好几圈,“比我们学校漂亮,教室也比我们的大。”他说,现在就盼着月底小伙伴们也能快点来。“我更想在新学校交新朋友。”

“中牟是个好地方,把最好的位置规划给我们,县里马上还要对我们进行技能培训,等技术学好了,去郑州打工,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姚湾村党支部书记姚先佩兴奋地说:“我们会尽快适应环境,沉下心、扎下根,与当地群众攀亲戚、结对子,融入新生活。以后,郑州就是俺的家了。”

本报记者 张乔普 文

摄影 陈 靖 许大桥 实习生 胡 冰

背景链接

丹江口水库:

清水如许 “直饮”水质

本报淅川专电(记者刘俊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动工、淅川县移民全面展开,郑州人直饮丹江水指日可待,丹江口水库水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昨日,记者驱车前往丹江口水库,探访水源水质情况。

从淅川县香花镇的宋港码头出发,记者坐上一艘快艇,进入丹江口水库的湖面深处,只见碧波荡漾,湖水清幽。据淅川县航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丹江水源来自商洛山的崇山峻岭,丹江口水库于1958年始建,1973年竣工,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将从162米加高至176.6米,库容也将从174.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

据了解,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一库清水,沿线各地加大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力度。我省关停并转水源区污染企业773家,关闭所有皂素加工企业。湖北丹江口市先后关停了对汉江水污染严重的小冶金、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等企业100多家。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最新评价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库区7个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水质状况优良,符合南水北调的调水标准。淅川县航运管理局工作人员王永军告诉记者,许多渔民包括自己,口渴时常舀水库的水喝。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位于淅川县九重乡陶岔村。工程建成后,将以每秒500立方米的流量,把丹江和汉江之水送往华中、华北地区,而郑州市民可在2014年年底喝上丹江口水库优质水。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