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接一版
职业资格证真伪年内上网可查
登封实行市长下井日制度
“4+2”工作法在中原区开花结果
市人大到企业调研
鼓励企业勇于创新
市政协召开报告会
加强人生能力建设
管城区牵手韩国青松郡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2008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决议
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王志昂辞去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职务的决定
专家探讨老年病防治对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上接一版

(上接第一版)只有以产业规模为基础来转移人口,才能有足够的就业岗位,然后再根据人口规模的膨胀和就业岗位的增加量来扩充城市规模,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产城一体、相互促进,依托城镇发展产业,依托产业兴建城市,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发展。先依托城市兴办产业园区,建好城市后再促进产业发展。只有城市环境好了,才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因此,产业集聚区的选择,最好是临近城镇进行规划,借助城镇、依托城镇,同时又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发展,实现相互促进。树立“精明增长”的理念,立足集约发展,建设紧凑型城市。“精明增长”是一个新的理念,就是强调土地的高效利用,通过城市功能区在空间上的适度分工和紧凑布局,使人们能够便捷地进行商业、居住、娱乐和教育等活动,减少人口通勤量和城市交通压力,充分保护公共空间、农业用地和自然景观。今后国家要采取两个最严格的政策,也就是最严格的土地节约利用政策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如果我们在规划中不能很好地贯彻这两个政策,不能树立“精明增长”的新理念,建设紧凑型城市,必将影响实现跨越的进程。二是明确产业定位。我们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发展产业必须着眼竞争。要竞争就要选择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否则不但产业壮大不了,还有可能被淘汰。当前,我市产业集聚区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但还存在“散、乱、少、弱”等问题。所以,一定要明确产业定位。选好主导产业,按照“竞争性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原则,选择各地的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同类产业聚集越多越好,越多就能形成聚集效益,形成群体优势。打造产业体系,产业要尽量向上下游延伸,侧向配套。上下游延伸越长,侧向配套越齐全,竞争力越强。因此,依托主导产业打造产业体系,只有形成产业集群,形成产业规模,形成完整的链条,才能具有竞争优势。三是系统开发建设。产业集聚区确认后,只有尽快完善配套条件,才能发挥集聚优势。首先,基础设施配套要完善,建设好供电、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道路、环保、通信、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其次,学校、医疗点、住宅、服务网点等社会服务配套体系和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要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产业发展形成支撑。

(二)做到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城乡统筹。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市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结合“三个规划”修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科学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这方面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统筹城乡规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统筹编制现代城市规划和新农村规划,彻底改变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城乡二元规划思路,把城镇和乡村作为一个区域整体进行统筹规划,使规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要加快村镇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城镇体系规划向农村延伸,充分发挥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从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农村居民点,覆盖城乡的五级城镇体系,真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做好与中原城市群规划的沟通和衔接。二是统筹城乡用地。既要在数量上统筹,又要在空间上统筹。数量上统筹,就是要在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引导耕地和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分布,切实做到既保证粮食生产这个基础,又保证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预留空间。空间上统筹,就是优化空间布局,把各个规划衔接起来,科学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三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总的要求有两条,一条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以及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目标来建设,另一条是既保障城市发展,又带动新农村建设。按此要求,抓紧编制和完善区域性交通、防洪、排涝、供水、污水治理、燃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加快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三)做到“三个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有机结合,实现相互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是综合规划,必须与各项专业规划相衔接,才能形成一个总体的科学布局。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一是加强与重大交通设施规划的衔接。交通是市场流通最基础的设施。所以,任何产业规划、城市规划都要与交通规划相衔接。二是加强与重大能源基础设施规划相衔接。能源保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规划好电网、油气管线等布局,实现与城市、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对接,为生产生活提供保障。各市(县)规划修编要预留电网输电走廊、变电站、油气管网的连接枢纽和中转站站址,一揽子解决土地、空间资源等问题。三是加强与重大水利基础设施规划衔接。未来一个时期,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从景观和环境来讲,水是生机和灵气的重要体现。应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把水资源保护好。此外,还应注意加强与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

(四)做到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有机结合,实现节约集约用地。我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供给不足是基本市情,难以改变。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决心不会动摇。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开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这一段时间,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还有一个过渡期。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修之后,土地利用格局就会固定下来,如果涉及基本农田,不仅在数量上很难突破,在空间布局上也很难突破。下一步,国家将通过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办法,对耕地资源保护实行定期监测,进一步严格问责制度。如果一个地方再乱挖乱建,乱占基本农田,将受到严肃处理。耕地保护牵涉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绝不能在基本农田占用上抱有幻想。对于基本农田保护,我们的态度是“两保一高”,早做准备,及早调整好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所谓“两保一高”,第一个“保”就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这次土地规划修编和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很多同志认识上还有偏差,有些甚至认为是要大搞开发区建设,想趁机扩大规模,多占耕地。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这次规划的目的是通过节约、集约的办法,既保证发展的需要,又控制乱占多占耕地。一个地方非法占用耕地,国家将对该地进行制裁,并且要停止对该地所在省的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保证实现国家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绝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事情,而是事关全市、全省发展大局的事情,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第二个“保”是利用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保重点,利用挖潜保障一般项目用地需求。要集中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好重大项目和产业集聚区用地。但光靠国家分配的指标是完不成跨越式发展任务的,必须依靠挖潜改造,挖掘土地潜力。通过新农村建设、“空心村”改造和工矿废弃地整治,可以置换出一部分建设用地;通过河滩整治,荒山、荒坡整治,开发未利用地,可以挖出一部分建设用地;通过项目上山、利用丘陵区建设项目,也大有文章可做。“一高”就是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制订和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标准体系,严格控制用地标准,推广多层标准厂房,强化对各类建设用地的定额指标控制。

三、采取多种措施,确保“三个规划”修编和实施工作顺利推进

我们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对全市人民和长远发展负责的精神,把规划修编和实施工作做好,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三个规划”的修编和实施,是管大局、管长远的事情。我们应高度重视,组织精兵强将,把这件事情抓好。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应掌握全面情况,及时指导解决好涉及规划的重大问题。

(二)坚持科学运作。“三个规划”涉及全局、涉及长远、涉及根本,绝不能决策失误。应掌握一般科学知识和一般规律,不断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应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提高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坚持开门编制规划,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应加快建立规划专家咨询制度,努力编制出科学合理的、符合本地实际和发展需要的规划。各县(市)应成立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群众代表参加的规划委员会,参与对各类规划许可的审查,确保规划委员会决策的全局性、科学性。

(三)强化协调联动。修编和实施“三个规划”,涉及很多领域,这次规划修编和实施既要有系统性,又要有科学性,还要有前瞻性。不断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必要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各个环节进行督查。建立市、县两级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层级监督、人大监督和公众监督的密切衔接,强化行政责任追究,确保“三个规划”修编和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维护规划稳定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体现规划的连续性,不能朝令夕改。规划一旦编制完成,就应记录在案,汇编成册,输入微机,做到城乡建设没有规划不决策,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不供地,没有批准过的规划不招商,不按规划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审批。通过有效的机制,让改变规划的做法行不通,从根本上杜绝不按法定程序变更和随意干预规划的行为。

(五)加大查处整治。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惩治、打击力度。各县(市)、上街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对辖区内所有在建、新建的工程项目进行拉网式检查,对违法建设应及时做好调查取证工作。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应相互协助,密切配合,敢于动真碰硬,切实遏制新的违法建设的发生。继续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土地的综合整治,探索增加耕地后备资源的有效途径。加大动态巡查的力度,做好遗留问题的清查处理工作,巩固集中整治成果。

修编和实施好“三个规划”,既是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扩内需、保增长”的现实需要。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质量,为全市的长远发展开辟道路、打好基础。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