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罕见臭梧桐花开正艳
违法变道被拦
司机竟撞交警
郑州巨变回眸
一掷万金 “入学经济”火商家
交通事故案发哪 巡回法庭开到哪
市民热衷养狗
宠物玩具热卖
照片途中受损
快递难逃其责
锁定抢劫嫌犯
民警QQ擒凶
欲到酒店兼职
岂料被骗千元
6个传销窝点
1天之内被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巨变回眸

郑州巨变回眸

戴瑞生

回望上世纪50年代的郑州,常常让人感慨不已。当时,郑州人口仅4万多人,市区6.7平方公里。群众有三句顺口溜:马路不平(只有大同路200余米水泥路);电灯不明(只有大同路18盏路灯);电话不灵(个别单位只有一部手摇电话)。也就是从那时起,郑州开始悄悄地发生着变化;1951年,市政府安装了一台接转总机;1952年,西大街、德化街、解放路、南二七路、相继建成;人民公园初露锋芒;金水河原通过解放路、河阳街(现在的人民路)至北城墙折向东流入熊儿河,市民和机关干部义务劳动改道了如今的金水河。1956年,建成30万千瓦的363(国家重点项目排号)电厂;为打造市面环境,郑州在杭州购买部分梧桐树苗栽植于金水中路。

上世纪50年代,郑州火车站广场的数百间木板平房,就是所谓的大商场。当时的郑州只有3所中学、6所小学和3家医院。1953年,为迎接省会迁郑,行政区大兴土木。当时市民说,郑州部分街道不正源于没按坐标经纬线设计:即花园路以东金水路以北,街道是扇面形斜街。后经苏联专家评审,提出要改为经纬道,变后即现在的模式。发展框架原是京广铁路以东、陇海铁路以北,轻工业文化区即如今的范围,后经实施测试,该区域多为沙泥层,水位高、不适于高层和动力厂房建筑,故又向京广铁路以西发展形成了现在的规模;1961年,国家要求不建大型城市,卫星小城镇人口要控制在百万人次左右,原因是备战,以免到时损失较大;后因和平因素增强,郑州才有了现在的几百万人口,新中国成立前两年,市区有一眼深水井可供4万人吃水;1956年建成了柿园水厂,城市框架逐渐拉大。当时,市民出行几乎全靠步行,自行车很少,汽车更是空白,故1952年在西华县农场买来两部破旧货运汽车,到汉口加工成有顶框架,这是有公交车之始;市交通局只有一辆货运汽车;市政府只有一部货运车和一辆大型吉普车。现今百业似锦、兴旺发达、国泰民安,这真是:

马路不平回填平铺,硬化路面水泥当充,电话不灵架线接应,街巷黑暗电厂传明,市貌颓败植苗梧桐,零圃无花公园建景,交通闭塞今车队行,房舍破旧楼摩云层,路径人稀繁华有图,水源缺乏黄河水功,市区恨小百里途通,人口较少百万聚生,三所中学千校争宗,手工劳动科技替耕,物资欠缺千货茂盛,工农丰收全民沸腾,小康时月滋味香呈,心潮澎湃乐哉融融,上层建筑促济繁荣,市容外貌百业盛景,前后比照来人悟情,社会和谐国家太平,有党领导人杰地灵,六十华诞吟歌放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