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史海拾珠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学会适可而止
父子应是忘年交
张恨水戏弄土肥原
斯大林与莫扎特
长达一分钟的初恋
这时候你才算真正长大
历史六大巧合事件之谜
毛泽东预言“香港问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毛泽东预言“香港问题”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毛泽东就在延安的窑洞里预言了日后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思路。他提出要充分尊重香港地区的历史与现状,最终以协商、和平的方式解决。1946年12月9日,毛泽东在与哈默、罗德里克、陈依范等三名西方记者会谈时,专门谈到了香港问题。

哈默问道:“在香港问题上中共的态度如何?”

毛泽东回答:“我们现在不提立即归还的要求,中国那么大,许多地方都没有管理好,先急于要这块小地方干吗?将来可按协商的办法解决。”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香港门户洞开。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挥师南下直抵香港北部边界后一直按兵不动,毫无继续南进解放香港之意。解放军之所以勒马深圳河畔不开进香港,正是出于党中央对当时国际形势及香港问题的正确估计。随后港督葛量洪收到了中共通过秘密途径传来的香港维持现状的“三项条件”:(一)香港不能用作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基地;(二)不许进行旨在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威信的活动;(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港人员必须得到保护。

“暂时不动香港”的外交政策其实早在1949年年初便已大致形成。1949年初春,毛泽东与斯大林派来的代表米高扬举行会谈时介绍说,中国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但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需要采取另一种较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急于解决香港、澳门的问题意义不大。后来毛泽东用极其生动的语言将维持香港现状的方针概括为“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后来所归纳的“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八字方针,这说明建国初暂不收回香港的思路,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出于全面考虑后做出的一项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结合的战略决策。

1974年5月25日下午,毛泽东同来访的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爱德华·希思举行了会谈,两人一见如故,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在谈到香港问题时毛泽东说:“剩下一个香港问题,我们现在也不谈。”

希思也道:“是没有谈。”

毛泽东问周恩来:“香港是割给他们的,九龙是租借的,还有多少时间?”

周恩来说:“是1898年租给他们的。租期九十九年,到1997年满。”

毛泽东又问:“现在还有多少年?”

周恩来回答:“还有二十四年。”

希思说:“1997年香港会有一个平稳的交接。”

“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到那时,”毛泽东说着指了一下周恩来说,“我们就不在了。”随后毛泽东又抬起手指了指邓小平等人说:“具体事情由他们年轻人去办了。”

毛泽东与希思共同设计的“香港在1997年应该有一个平稳的交接”顺利实现,两国关系史上的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摘自《团结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