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村搭起大舞台
文化下乡醉移民
山里娃把她当妈妈
新郑启动集中式食品检查
文化大讲堂开启新生活
他珍藏着
60封来信
新密千万元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
廉政短信预防犯罪
新密近半村建起超市
“4+2”工作法覆盖巩义
高山蔬菜富山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山里娃把她当妈妈

本报记者 高 凯 通讯员 张温良 文/图

坐落在新郑市区西20公里沟壑山区里的马沟村小学,是山村教师赵爱荣和14个同学的“家”。47岁的赵爱荣从教31年视学生如亲子,被当地人称为“山里娃的好妈妈”。

昨日,怀着崇敬和祝福,记者赶往马沟村拜访了这位“好妈妈”。

沿着绵延的乡间公路,经过半小时车程,在琅琅的书声指引下,马沟村小学的牌子在路的尽头出现。悄悄来到赵爱荣老师的课堂外,只见14个小学生正聚精会神地上课。不忍打扰,记者也当了她半个小时的学生,直到她走下课堂,聊起从1978年走来的执教生涯。

当年,扎着马尾辫子的赵爱荣在一名乡村老教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马沟村小学。安顿下来以后,赵爱荣没有对艰苦的教学环境提出半点怨言,反而被青苔绿瓦和孩子们纯真的面孔吸引住了。甩掉粘在头发上的露水,从“人”、“口”、“手”开始,她的第一堂语文课开课了。

31年来,除了兢兢业业当好“园丁”,赵爱荣在学校还有第二个工作,那就是当孩子们的“妈妈”。

过去,马沟村崎岖的山路是孩子们上学的一大难,尤其是大雨、大风、下雪等恶劣天气,孩子们更加难于往返学校和家中。为了不让这些困难影响孩子们上学,赵爱荣常常是亲自把孩子们接来送去,或是生火做饭让孩子们饱腹温暖。在山里待得越久,对外边的世界不渴望吗?因为忙于教学和自我学习,赵爱荣很少远离学校和村子,她每天都是“两点一线”,忙完家里,再赶紧赶到学校教课。记者问她有没有去过郑州,她说大概两三年会去一次,而新郑市区,一年大概去一次。“城里那么好,我当然想去,但我真的不想浪费时间。平常要忙于教课,周末要自学和到镇上交流教学工作,所以自然就不会有太多进城的时间。”赵爱荣笑着说。

上午10:10,采访在清脆的上课铃声中结束了。赵爱荣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心愿:想请大家都来关心山里的孩子,哪怕仅仅是关注。说完,她匆匆赶回了教室。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