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物流失背后,有多少疯狂的“雅贪”
副市长 局长赌博斗殴
有多少“白领”要咱老百姓养着
不愿认领“丈母娘”论的诡异
设网络新闻发言人体现权力善治
严打“醉驾”之后 有人欢喜有人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文物流失背后,有多少疯狂的“雅贪”

青海、甘肃文物大量流失的情形,据说已持续十多年了。这期间,虽然也经治理,也有收效,但依然暗流涌动。按说,这样的事体差不多已属法律的范畴,与文化艺术颇有些距离了。不过,观察此一具体“文化事件”可知,长期的文物流失背后,折射出来的却是整体性的文化乱象。某一地区长期养成的官场文化、政治文化,某一时期蔚成风气的商业文化、民间文化等,猬集辐辏于利益旗下,交互作用在文物身上,共同成为文物流失的幕后推手。

《中国青年报》9月11日报道,中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李健民发现,在盛产红山玉的内蒙古赤峰,人人以收藏红山玉为荣。更有甚者,当地大小官员常在迎来送往中把红山玉器、特别是其中上等货色,当做重要的行贿受贿物品,这在当地已成公开的秘密。事实上,这样基于文物受让的“艺术雅贪”,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已经成为地方公害。这些年社会上的收藏热愈演愈烈,其中很大一部分推动力,即来源于一些官员对于文物的不加择取的嗜好。

“雅贪”的文物嗜好尽管疯狂,却因为蒙了一层文化的面纱,而显出某种程度的温情,也使得行贿受贿少了些许赤裸。似乎,这不过是小毛病,甚至都算不上毛病,而是一种盛世之下的文化点缀和风雅回归。只是,官员一旦养成此种“雅好”,官场上大抵也会很快形成相互授受的风气。现在很难断言这风气有多么严重,不过,“货”有限而“欲”无穷,因为权力的介入,原本花样翻新的倒卖盗卖会更加一路畅通,原本无助的文物会愈加无助。

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风气所及,看上去光鲜的文物圈子就会变成欲壑难填的大粪坑。粪坑自有粪坑动员资源的能量,比如,广袤土地上的老百姓可能会利用帮忙之机向考古队员“学习”技术,大大小小的商人会钻可钻的任何空子,而把持不住的公职人员甚至会以公务之名或盗挖或扣押或倒卖……在这样的全民“文化热情”面前,提高文物保护意识的说辞不免苍白。

青海、甘肃十多年来大量文物流失,多半系这些因素合力造成。然各种力量焦点看似在“文化艺术”上,实则更指向文化艺术之外的利益。蕴藉在青海蛙纹人头彩陶罐之上的彩陶文化,不过是盗卖者的筹码。甚至可以说,在一些人眼中,几乎所有的文物,指向的都是可兑现的待兑现的利益。文化其表,利益其里;风雅开路,利禄收官。凝聚着人类文明信息的文物既以文化聚集了世人目光,却也因此与文化产生了深深隔膜。这是怎样的无以言说的悲哀! 青 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