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陈佩斯:小角色真功夫
比尔·盖茨一生的情人
李敖的大学时光
民间重掀修谱热潮
《建国大业》演员“零片酬”背后
汉字“整形”:精英文化遭遇民间挑战
《红楼梦》有171种版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民间重掀修谱热潮

“家谱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根支柱。”多年潜心家谱研究的王鹤鸣这样阐述家谱的重要地位。在他看来,家谱就是一部家庭百科全书。家谱主要包括谱名、祖先像、目录、修谱名录、谱序、世系表、传记、祠堂、坟茔、契约、族产、字辈排行、家规家法、恩荣录等内容。

家谱发端于商周。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隋唐五代以后,修谱之风从官方刮向民间,由此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家谱。

但是,数量如此庞大的家谱留存下来的却并不太多。除了战乱毁掉一部分外,20世纪50年代,被认为代表着“封建族权”的家谱多被付之一炬。“文革”则令更多的家谱遭遇灭顶之灾。有人估计,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全国大约有2万种家谱被人为毁掉。

上世纪80年代起,民间修谱活动开始复苏,特别是在浙江、广东、福建等一些经济发达并与海外交往密切的地区,由于外来的影响,原有的家谱传统被激活。90年代中后期,各地修谱更为高调,历来有修谱传统的浙江金华、丽水、温州等地,几乎到了家家户户入谱的程度。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