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长江商学院金秋九月河南行抵郑
首个汽车风洞启用
新郑五园区联袂
推三大经济板块
巩义探索新模式
三类五阶选干部
市人大常委会第六次
会议10月下旬将召开
城市建设:商都古城日日新
中纪委第四次全会公报
商品房预售款将由银行监管
畅叙发展历程
共议政协事业
市政协四次常委会
将于9月23日举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城市建设:商都古城日日新
风景如画的花园路立交桥。

本报记者 裴其娟 实习生 宋 扬 文 李利强 图

3600年前的商都,新中国成立后的河南省会,当今的中部城市群龙头——近几年来,郑州城市建设高标准、超常规、人性化的跨越式发展,为郑州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让郑州在中原城市群激烈的角逐中崭露头角,跃上城市的新高度。

解放之初的郑州市建成区面积仅5.2平方公里,唯一的标志性建筑就是二七塔,全市仅有77株行道树,市区没有一个公园和苗圃,城市东北和东南郊区因黄河决口遗留下了7.6万多亩沙荒地和400多个流动沙丘,“无风三尺土,下雨满街泥”,便是旧郑州城的真实写照。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郑州市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建设也受到重视。上世纪50年代起,郑州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治沙造林、绿化城市,发动群众义务植树,在市区外围营造防护林带、林网,驯服流沙、固定沙丘。先后绿化了市区的解放路、一马路、正兴街、货栈街、东大街、福寿街、德化街以及行政区的主要干道。至1985年,郑州市以35.25%的绿化覆盖率名列全国317个城市之首,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12平方米,获得了“绿城”的美誉。

上世纪90年代,郑州城市建设掀起了一个高潮:拆墙透绿、改造金水河、修建“四桥一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消灭脏、乱、差为内容的各项整治如火如荼,令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2005年起,郑州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本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市民造福祉的原则,市委、市政府提出中心城区整治“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郑东新区建设“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宏伟目标,先后实施了二七广场、中州大道、街景市容、背街小巷等整治和小游园建设,城市绿地平均每年以不少于500万平方米的速度递增。城中村改造从“一村一策”探索起步,在“政府、群众和开发商”三满意的前提下,让以燕庄为代表的城中村实现涅槃,藏污纳垢的杂乱旧房被漂亮的现代化建筑取代。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城中村批准改造,66个旧城改造项目经过审查。

来自市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的数字表明,近3年来,郑州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0亿元,新修、改扩建道路68条,新建公园、游园40多个;新增绿地面积13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近50个碧沙岗公园);排水管网覆盖率达85%,城市天然气普及率达92%;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去年底投入使用……

随着这些设施的启动,随着一大批跨越式发展城建项目的开建、投用,一个功能完善、品位提升的现代化新郑州,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