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奢侈品看富人显摆心态转型
个人信用不良记录应有“提醒服务”
做一个负责任的明星
官员财产从申报
到公开还要走多久
个性化斑马线的尴尬
“网络问政”风靡河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个性化斑马线的尴尬

城市街道人行横道上的斑马线,作为保证行人安全的一种标志,从来有固定的颜色和形态。可是本土有些城市正在刻意地打破规矩,在白色斑马线上玩儿起了创意。“乐谱斑马线”、“爱心斑马线”、“牡丹花斑马线”……这些形形色色的斑马线,被称之为个性化斑马线。(9月16日新华网)

这个世界,多的是似是而非的说辞,少的是对事实真相的探究。斑马线,从它出现的那一天起,其功用只有一个,就是保证人们通行顺畅,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司机驾驶汽车看到白色斑马线时,会自动减速缓行或停下,让行人安全通过。“礼让行人”既是一种善意的示意,还是遵守交通法规的自重。一个城市可供文化创意的空间很大,为什么非要打小小斑马线的主意?创意,是要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是情感与理性的结晶,这其中就包含选准创意空间的问题。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创意,是逆智慧而行、而动,是创意行为走偏了方向。正像有人说的,在斑马线上创意,是在最不该创意的地方进行了创意。

斑马线创意,透着聪明、精明,且超越了常规,但是,却犯下了创意的忌讳。创意不是胡乱折腾,有准确、正确的诉求,才不致违背创意的法则,不丢弃专业立场和精神。人们为什么不在红绿灯、航标灯上创意?因为那上面不适合创意。就是说,人作为创意的主体,所有创意活动,都不能脱离人与创意事物的利害关系。制造安全麻烦,对公共利益造成威胁的创意绝非好的创意,更别说是具有一定文化含量的创意了。譬如,戏剧脸谱斑马线就比实物形态的戏剧脸谱更有观赏性吗?不可以在斑马线以外的空间创意戏剧脸谱吗?脱离了法律法规的前提,脱离了以人为本的前提,脱离了安全第一的前提,这样创意会有什么创新意义、文化意义?

斑马线创意,说穿了,体现的也就是一种大众趣味。这类创意思维,是一种简单、机械的思维,毫无玄妙之处。创意思维要“无中生有”,这是创意的基本境界,而把既有的戏剧脸谱描画到斑马线上,算得上富有想象力的创意思维吗?斑马线,本身即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它的出现也是创意思维的结果。人命关天,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斑马线所承载的生命安全,已是一个城市的最大之事,至于音乐、戏剧、花卉、爱情,等等,这些斑马线所不能承载的,最好还是让另外的创意空间承载吧。 今 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