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专 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繁荣和谐民族示范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打造繁荣和谐民族示范区
经济发展
如火如荼亮点多 文化繁荣
提升城市新形象 改善民生
繁荣和谐促共赢

——管城回族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李晓光 康浩增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管城回族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全部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项目建设以工业项目为主导”的发展思路,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树立新形象,各族人民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73.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5.4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45元,同比分别增长13.6%、18.7%、46%和9.5%,这四项指标增速均居市内六区第一。截至七月底,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8%和19%。截至8月底,该区财政收入完成7.088亿元,同比增长21.8%。

政治文明

凝聚人心聚合力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凝聚人心。只有树立全新的繁荣理念,破解制约瓶颈,继续解放思想,调整完善发展思路,才能营造和谐发展氛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发展稳定大局。”管城回族区区委书记法建强说。

管城回族区历史悠久,是全国五个城市民族区之一,蕴藏得天独厚的民族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和政通人和的政治优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突出实践特色,推进跨越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新一届班子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

针对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管城回族区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总体要求,年初以来,他们深入开展“找准定位、理清思路,同心同德、实现跨越”大讨论活动,积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以“管城大讲坛”为载体,掀起“百人千场”宣讲热潮,组织参观学习,不断开阔视野,进一步解放思想,使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全区上下精神振奋,知难而进,凝聚力量,攻难克坚,努力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载体,丰富内容,认真推行“4+2”工作法,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参政热情,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政治氛围,使党的基层政权建设更加稳固。

保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和带来的重新“洗牌”,面临着困难和机遇的双重抉择,管城回族区科学确立了“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战略,倾力打造全国民族经济示范区,从健全机制入手,实施项目建设分包责任制,建立完善督查机制和高效的服务机制,成立12个工作组和9个工程指挥部,对29家重点服务企业派驻工作组,组织开展“千名干部访市场”活动,“零距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领导干部坚持深入实际、现场指导、靠前指挥,一件事一件事去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年初以来,区委书记法建强、区长岳希荣先后4次到宇通公司现场办公,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郑州天宁药业公司,资金链断裂被迫停产,职工全员下岗,区里企业服务年领导小组多方协调,帮助企业筹措资金200万元,恢复了生产,80名员工返回工作岗位。

新起点蕴含新机遇。管城回族区在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的引领下,一个经济繁荣发达、政治昌明公平、社会安定有序、人民殷实幸福的和谐繁荣经济示范区正向我们走来。

经济发展

如火如荼亮点多

管城回族区沉甸甸的历史文化元素,曾经显得古朴而凝重,漫步在东西大街,走进银基商贸城,徜徉国香茶城,放眼金岱工业园和紫荆商圈……处处商机无限,生气盎然,如火如荼,亮点纷呈。9月11日,管城回族区利用两天时间,对全区“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项目进行了观摩,切实达到了工作上的大检阅、形象上的大展示、思想上的大触动、发展上的大推进。

——“三驾马车”健步快跑。在金岱工业园,吊塔林立,机声轰鸣,挖掘机、铲车等工程机械不停地穿梭,园区建设热火朝天,项目推进紧锣密鼓。据园区建设指挥部负责人介绍,2006年,金岱工业园区列为郑州市跨越式发展重点产业园区,规划范围总面积为11.42平方公里,扩区后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是以工贸园、仓储物流园、生态园“三园并存”的现代化工贸园区。该园区与宇通工业园区、南曹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成为管城回族区新近崛起的“经济高地”,被誉为“三驾马车”,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如今,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昔日沟壑纵横、杂草丛生的土地上,一座座厂房正在拔地而起。金岱工业园区新开工鑫华塑钢、诚信钢构等项目10个,完成投资2.8亿元。宇通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南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功能和档次不断提升,花楼现代农业科技园高档切花种植基地项目实现销售收入520万元。

——“四种经济”厚积薄发。管城回族区特色街群,已成为一张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东大街精品橱柜一条街,沿街商户全年销售额达8100万元,橱柜的销售额达5900万元。今年,还新建了首座——牛津街等3条特色街。国香茶城特色街区,入驻企业200余家。8月24日,2009郑州城市休闲游暨国际旅游小姐“走进国香茶城”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特色街区经济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楼宇(总部)经济物流经济和专业市场经济,形成了管城回族区四种经济增长方式。

据悉,在建商务楼宇11栋,共登记入驻企业900多家。金马物流公司一、二期已建成开业,总投资1.55亿元的河南万里物流园项目已签约入驻,总投资10亿元的河南中港综合仓储物流园项目正在做开工前准备。总投资1.8亿元的裕丰厨具一期项目和总投资5800万元的河南益隆钢材市场项目已建成开业。

——“五大商圈”亮点纷呈。以东西大街、商城路与紫荆山路,未来路、中州大道与航海路构筑了两个“双黄金十字架”,打造了紫荆商圈和航东商圈,逐渐成为全市商贸核心地位和郑州东南板块的休闲娱乐中心。以银基商贸城、锦荣、天荣、世贸商城和新天地开发建设为重点,将临火车站商圈打造成为中原地区和全国最大的服装批零集散基地。以中博市场群为依托的郑汴商圈和以大上海城为重点郑州中心城区金三角商圈,加速了产业链的关联和完善,形成了集聚产业优势和竞争力产业经济带。

据了解,紫荆商圈中的裕鸿国际广场、方圆创世、紫荆尚都等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工作进展顺利,投资3亿元的香港新世界百货预计年底竣工,投资2000万元的a go go KTV项目入驻金成国贸。临火车站商圈中的总投资40亿元的天荣时装城改造项目已开始运行,总投资15亿元的锦荣商贸城二期已完成拆迁90余亩。金三角商圈中的大上海城步行街二期已完成拆迁4000平方米,投资2000万元的中国歌迷量贩项目入驻鸿成光彩市场。航东商圈和郑汴商圈商业氛围日益浓厚,辐射带动效益明显增强。

——“民族品牌”彰显优势。“到郑州,就想起了烩面,吃烩面,就要到萧记和合记。”萧记、合记烩面,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独具民族特色的餐饮业,成为郑州市餐饮的城市名片,这只是管城回族区民族餐饮业的一支奇葩,东方丹妮、惠民实业、金记饺子、郭记烧鸡、老五羊肉汤……诸如此类的民族餐饮业星罗棋布,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繁荣了民族经济。同时,他们还通过建设民族特色街区、创建清真饮食品牌、建造民族特色建筑、发展民族特色市场等方式,打造民族经济发展平台,吸引国内外资金,倾力打造全国民族经济示范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氛围更加浓厚。如今,城东路附近的阿拉伯大厦正在招商中。

文化繁荣

提升城市新形象

没有文化的经济是没有灵魂的经济。管城回族区作为全国五个城市民族区之一,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有26个,特色鲜明,文化灿烂,“二里岗文化”是中国早期文化代表,商都文化更是中外闻名。为大力弘扬管城悠久历史文化,他们以商城遗址改造为契机,围绕“三区两庙”,做精以商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培植推介企业文化、商都文化,打响和用好民族牌,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民族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挖掘、整理和包装回族历史文化资源,以特色聚集人气,提升影响力,扩大知名度,增强美誉度。

“郑州人要祭孔,不到文庙不行。”文庙撞钟祈福,成为郑州一景。郑州市有名气的清真寺都在管城区,民族文化璀璨夺目。保护、修缮北大清真寺等伊斯兰宗教场所,发展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工艺等特色文化,郑州商城遗址、尚马杨遗址、站马屯遗址、二里岗遗址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文化”。同时,管城回族区还是郑州市零公里的出发点和河南省邮政编码450000的开头,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塑造了古都郑州的“文化名片”,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

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一主线,开展“管城人看管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图片成就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红色歌曲大赛、爱国主义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促进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人心。围绕公民道德建设,以公民道德论坛为契机,深化“邻居节”、职业道德“双十佳”、“关爱2009”、“我们的节日”和“共筑诚信——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邻里关系。

在管城回族区,“文化名片”尊享犹荣。

改善民生

繁荣和谐促共赢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是管城回族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法建强介绍说,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生,维护民生,真心实意地为辖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营造和谐发展氛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管城回族区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疾苦,把保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自觉做到强化领导责任,强化工作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严防发生群体性事件,严防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严防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扎实做好“三三一零”工程,以“十件实事”为重点,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问题,确保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健全城乡农民培训网络。夯实基础教育,提升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健全城乡农民培训网络,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使辖区群众学有所教。管城二中新建运动场已开工建设,南曹小学新建教学综合楼完成招投标,大王庄小学教学楼一层主体工程完工,回民二小报告厅及运动场升级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免费为市区16所小学23597名小学生进行了体检,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20537名学生学杂费254万元。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树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使辖区群众劳有所得。截至8月底,该区实现就业再就业6785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8.5%,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39人,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5.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建立城乡居民社保网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保网路,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投入,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99.9%,使辖区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全力打造优美人居环境。以争创人居环境示范社区、争创人居环境优美单位(庭院)、争创人居环境文明家庭为载体,在全区开展了改善人居环境竞赛活动,抓各类社区、单位(庭院)、家庭的升级达标。以美丽阳台、美丽居室、美丽楼道、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了争创人居环境文明家庭活动。截至目前,管城区在今年的改善人居环境工作中,投入总资金达3250余万元,新植树5000株,粉饰立面1307479多平方米,立面整治881076.89平方米,硬化路面9475多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5175平方米,新装健身器材3600件;增设改善人居环境内容的宣传标语3000多条、宣传牌6000多个。同时,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和限价商品房的建设开发力度,重点建设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使辖区群众住有所居。据了解,15个城中村批准实施改造,有9个村组完成土地出让,项目建设已经开工。已开工建设安置房26万平方米,村民已回迁入住4万平方米。

“做梦都想不到,我们也能住上这样漂亮的楼房!”70多岁的乔大爷,是典型的低收入家庭,一家四代挤在不足80平方米的平房里,8月中旬,乔迁到紫楠小区,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望着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激动得眼眶都热热的。

发展促进了稳定,繁荣带来了和谐。如今,在管城回族区崇尚文化,追求精神需求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社区文化广场每周五、周六村民自发组织周末娱乐日活动,吸引过往行人驻足观看。“爱国歌曲大家唱”、“文明礼仪万人行”、“公民道德月点评”和舞龙队、盘鼓队、秧歌队、老年舞美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倡导了文明礼仪,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居民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今天的管城回族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营造了和平、稳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

“关注民生,培育民智、增强民力,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确保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管城回族区区长岳希荣充满自信地说。

数字管城

“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即打响用好一张牌——民族牌,加快推进两个改造——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着力建设三个园区——金岱工业园区、宇通工业园区和南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四种经济——楼宇经济、特色街区经济、物流经济和专业市场经济,构建五大商圈——紫荆商圈、临火车站商圈、金三角商圈、郑汴商圈、航东商圈。

“三三一零”工程:即“三就”、“三保”和“十件实事”。 “三就”是就业、就医、就学,“三保”是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安全保障。

“四条街区”: 国香茶城文化一条街、五洲玻璃一条街、中博家具名店街、东大街精品橱柜一条街。

“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

“六个一”工程:即政府职能部门领导每人交一份调查报告、每人联系一个企业、每人协助申报一个向上争取资金的项目、每人全年招一个项目或企业、每人帮扶一名困难群众、每人分包解决一个不稳定因素。

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区实际利用外资8865万美元、完成外经项目合同额1680万美元、营业额128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6%、227%和110%。引进市外资金28.5亿元、引进省外资金1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3%和86.2%。外经合同额、外经营业额两项指标在全市12个县(市)区中,第一个提前7个月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受到了市政府的通报表彰。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