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专 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 多万农民撑起一道“健康防护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为 多万农民撑起一道“健康防护网”
——我市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纪实
“咱农民看病也能报销”
农民健康更有保障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孔庆羽 钱 淼 杨 粤 文 本报记者 丁友明 图

2005年至2006年,完成了7所示范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任务;

2007年,完成了全市78所(不含巩义市)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

2008年,我市高标准新(改)建了318所标准化村卫生所;

2009年9月23日,96辆救护车发放乡镇……

为夯实基层农村卫生基础,积极为全市400多万农民撑起一道“健康防护网”,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将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列入为民办的十大实事内容,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

2009年,市委、市政府紧抓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机遇,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坚持为民办实事,把“新建1000所标准化村卫生所,为1318所标准化村卫生所配备基本设备,为全市96所乡镇卫生院配备急救车辆和车载急救设备。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10%,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列入为民办的十大实事内容。

与此同时,我市各级卫生部门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着力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的新思路,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我市农村卫生事业进入快速健康发展期。

——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努力把市委、市政府十大实事任务办好办实。一是全面提高乡镇卫生院急诊急救能力。市本级财政筹资1700余万元,为全市96所建制卫生院配置急救车辆和车载急救设备。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网底建设。按照省定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标准,新建1000所标准化村卫生所。截至8月6日,全市已竣工110所,正在建设594所(其中主体完工218所),基本完成全年建设任务的70.4%。三是提高村卫生所医疗设备配置水平,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利用省补助资金并市财政筹资近2400多万元,为1318所新建标准化村卫生所每所配备34种价值约2万元的诊疗和健康教育设备。四是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的保障水平,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医疗保障难题,让更多群众得到更大实惠,市、县(市)、区财政计划投入4000余万元将新农合报销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封顶线从3万元提高到5万元。

——开拓创新、强化监管,实施新农合有效举措惠及广大群众。根据新农合发展现状与群众需求,创造条件,实行了新农合市级直补,简化了报销程序,让参合农民享受更加便捷的服务。为切实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让有限资金办更大的事,组织专家制定并下发《郑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试行)》,遏制套取、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违规行为,确保基金安全和新农合工作的健康发展。

——稳定队伍、提高素质,着力增强基层卫生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一是对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做出统筹安排。全年将由省、市、县三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举办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县(市)、区新农合乡级经办人员,乡镇卫生院内儿科人员,村卫生所人员等六期培训班,规范培训2650人。二是明确县级以上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农村乡镇卫生院,建立起城市卫生支援基层卫生的长效机制。三是2009年拟公开招录550名大专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到乡镇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每人每月给予1000元补贴,为基层输入急需人才。四是明确规定对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乡村医生选定、考核办法,对履行公卫职责的乡村医生每人每年发放2400元的补助,极大地调动了乡村医生工作热情。

“96辆救护车下乡,俺农民今后看病更有保障了”、”俺农民看病和城市人一样能报销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越来越好了”……这一句句发自农村群众肺腑的话语,真实地道出了我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变化和进步。

“全市卫生系统将把视点更多地聚焦到公共卫生服务,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农村,更加关注弱势群体,让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近年来,我市把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关注民生、惠民利民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民生工程,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我市举行乡镇卫生院救护车发放仪式,市人大副主任周长松(右五)、副市长刘东(右四)、市政协副主席牛西岭(右六)等出席。

副市长刘东向乡镇卫生院院长代表发放救护车钥匙。

拿着救护车钥匙,乡镇卫生院院长们满脸喜悦与激动。

咱农民的“保健医生”

30年前,电影《春苗》讲述的“女赤脚医生”治病救人的故事,曾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赤脚医生”是那个时代中国乡村的典型象征之一。

30年后,背着红药箱,头戴草帽,脚穿草鞋走乡村的“赤脚医生”已永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了。如今,在我市拥有专业技术的村医,每年有2400元的补助,他们不用走街串巷,而是坐在设施齐全、标准化的村卫生所里,为乡里乡亲把脉问诊。目前“农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基本实现。

如今,在我市农村,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村级卫生室大多明亮一新,在村落里十分显眼。这些村卫生室村医被当地农民称为“咱农民的保健医生”。

“自从有了卫生室,村民看小病不用出村,大病及时转诊。”说起村里的卫生室,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毛庄村参合农民赵先生,脸上难掩自豪。

“看病难,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更难的问题过去一直困扰着农民。”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介绍,2008年,我市高标准新(改)建了318所标准化村卫生所。新建标准化村卫生所由所在行政村无偿提供建设用地,业务用房达到10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做到了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五室分开,并且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了规划、布局、外观、标识四个统一,基本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需求。

俺农民住进“高级病房”

X光机、B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呼吸机……这些在城市大医院手术室里的设备如今也配备到全市各乡镇卫生院里。前来就诊的农民都高兴地说:“现在,农民也住进了‘高级病房’。”

2007年,我市拿出9000万元支持乡镇卫生院建设,年底前完成全市78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并为乡镇卫生院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

2009年9月23日,我市96家乡镇集体配备卫生院急救车辆和车载急救设备,标志着我市农村基层卫生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市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二七区侯寨乡卫生院院长张志强激动地说:“以前,卫生院低矮破旧、医疗设备老化、缺医少药,农民患了较重的疾病,必须到县城治疗。以后只需打个电话,卫生院的救护车直接开到家门口,不是特别严重的病一般不需要出镇。”

顾建钦介绍,2006年以来累计培训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专业技术人员9996人次,3705名乡村医生入校接受了中专学历教育。2008年市、县(市)、区财政投入1799.76万元对全市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7499名乡村医生每人每年补助2400元,调动了农村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我市积极探索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在金水区、上街区等县(市)、区进行了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实施一体化管理,辖区卫生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初步实现了建设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所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标。

“全副武装”的救护车整装待发

“不仅在村里看病能报销,而且到市里看病能在医院直接报销,可为咱省了不少麻烦!”2009年3月1日,在市一院,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毛庄村参合农民赵先生,为父亲办理住院手续后激动地说。当日,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市级直补工作启动,市一院等9家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成为市级直补试点。

新农合市级直补工作的启动,意味着今后我市农民在市级定点医院看病将不用回原籍报销,可直接在医院领取报销款。至此,备受关注的参合农民到市区医院看病难报销问题,得以破冰。

据悉,2003年我市在巩义市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6年提前实现覆盖400万农村居民的目标。目前已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新农合管理运行机制。2008年,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396.37万人,参合率96.38%,全年统计有292.46万人次享受合作医疗补偿,总计补偿医疗费用36193.41万元,有364人得到3万元以上的补偿。2009年,全市参合农民达410.34万人,参合率97.92%,上半年共有195.1798万人次享受了新农合补偿,总计补偿医疗费用22000.1532万元,其中享受到封顶线补偿的有118人。新农合制度的日趋完善和快速发展,使广大参合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年为巩固完善新农合医疗制度,我市将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10%,“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列入为民办的十大实事内容。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筹集新农合资金98891.86万元,享受合作医疗补偿参合农民达到953.9万人次。全市农民群众受益面广,受益人次逐年增加,参合农民实际补偿比例接近42%,参合农民医疗负担有较大程度地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有所缓解。

“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顾建钦说,今年我市已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补助标准;对所有村卫生所进行改造达标和对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进行升级改造和内涵整塑;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一证通”,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实现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群众三赢局面。

把农村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区域建设总规划,拿出专项农村卫生建设资金并列入政府经常性财政预算;认真贯彻落实新医改方案,争取政策财力支持,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2010年提高至每人每年150元;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后,各级财政要按照新医改方案确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性质,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完善财政供给机制,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

顾建钦表示,按照《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农村卫生工作实际,确定今后工作重点和目标。

——落实新医改方案,建立农村卫生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把农村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区域建设总规划,争取政策财力支持,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2010年提高至每人每年150元;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后,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完善财政供给机制,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

——争取落实市级合管办机构和人员编制。市级新农合管理办公室承担全市新农合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定点医疗机构和基金监管、市级直补平台的发展完善等多项工作。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实施在职医务人员的中等学历普及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医生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多渠道引进农村急需的卫生管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允许大医院医务人员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兼职,并取得合理报酬,促进卫生人才向农村流动等有效举措。强化内部管理,充分挖掘内在潜力,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深化乡镇卫生院改革,激活运行机制。在改革中必须始终坚持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为主的基本属性,把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作为乡镇卫生院的重要职责之一,既不要向医院模式发展,又要正确处理好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的关系,要建立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卫生院内涵建设,完善分配制度,积极探索推行绩效工资、岗位工资,并加大向一线人员倾斜力度,为医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09年2月我市新农合市级直补工作启动

古典美观气派的乡镇卫生院

整洁干净标准的村卫生所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