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汇流
巩义是河洛文化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源。伊洛河与黄河在此交汇,远古时代此地水草丰茂,“豫”字从这里走出,“河出图、洛出书”和伏羲演绎八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踏着共和国成长的脚步,在祖国60华诞之际,巩义也迎来了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近年来,巩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目标,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资源,以文化旅游项目为龙头,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不断推动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巩义市通过健全机制,科学规划,增强文化产业发展保障力。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政府主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形成了工作合力。还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常设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抓好落实工作,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计划的实施。
长期以来,工业是巩义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工业带动经济全面发展,成为全国的百强县、河南的排头兵。近年来,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巩义市把文化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重中之重来抓。经过不懈努力,巩义市已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对于下一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向,郑州市委常委、巩义市委书记李公乐明确提出:“要把全市的思想统一起来,真正把旅游放到突出位置,像抓工业那样抓旅游业,奋力推进全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巩义市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对文化产业项目和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全市文化资源进行分析评估,科学编制了《巩义市“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巩义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巩义市旅游行动三年实施计划》。
巩义市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围绕一个中心,构建“一带两线四镇”旅游格局,即以市区为中心,形成集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游客集散地;构建一带(黑石关至河洛汇流沿伊洛河旅游产业带)两线(南部浮戏山、青龙山、长寿山、嵩阴等自然风光旅游线和北部康百万庄园、杜甫故里、石窟寺、河洛汇流等历史文化旅游线)四镇(康店明清文化名镇、站街唐文化名镇、河洛文化名镇、新中生态旅游名镇),形成以面带点的旅游发展框架,提升全市旅游整体形象。加大山区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深入挖掘生态、历史、工业、红色、寻根等旅游资源,重点培育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和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发展新型旅游业态。同时,加大自助游开发力度,提高自助游产品质量。并将通过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形成与周边城市互动的营销体系,拓展省外客源市场,推动巩义旅游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目前,巩义市还围绕河洛文化、唐三彩文化、豫商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大做文章,给予重点支持,全力打造。通过全力打造,“杜甫故里、河洛摇篮、北宋皇陵、豫商家园”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已深入人心。康百万庄园、杜甫故里、嵩阴风景区、宋陵大遗址保护、河洛文化游览区等10项重点文化建设工程也被列入巩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日程,并作为重点工程项目正稳步推进。
为扶持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巩义市还建立了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在财政投入、税费减免、土地审批、投融资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法律环境。据不完全统计,巩义市仅2008年到2009年4月已投入各项文化建设项目资金4.25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2亿元,社会投资3.05亿元。政策保障、资金支持、措施推进,极大地促进巩义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华彩乐章颂祖国,灿烂文化放异彩。祖国60华诞的礼花精彩绽放,巩义市80万人民踏着铿锵的脚步,踩着祖国前进的鼓点,高举“旅游强市”的旗帜,正以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指针阔步向前。我们相信,在巩义这片沃土上,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河洛明珠将闪耀着更加璀璨的光芒!
康百万家族是“中国豫商代表”,曾创造连富12代、兴盛200年的财富神话;康百万庄园占地260余亩,被誉为“中国第一家”,是山西乔家大院的19倍;庄园内所存的“留余”匾,被称为“中华名匾”;康百万家族的留余思想,被称为“豫商文化之首”。
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曾用名“希玄寺、净土寺”,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寺内的“帝后礼佛图”,是我国高浮雕艺术中的精品,是石窟雕刻中的经典。
杜甫故里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就诞生在笔架山下的窑洞里,郭沫若亲书“杜甫诞生窑”和“杜甫故里纪念馆”。目前巩义投资1.2亿元进行杜甫故里改造工程,杜甫故里将成为集观光游览、朝拜纪念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观光型景区。
浮戏山因“山青、水秀、洞奇、寨古、庙幽”著称,雪花洞内由石葡萄、石珊瑚、石花(即雪花)等自然组成了170余米的“雪花长廊”,被专家称为“天下第一雪花洞”。
竹林长寿山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因周边多长寿村民而得名,金秋时节的长寿山红叶烂漫、层林尽染、如霞似锦、情趣盎然,被原中纪委常务副书记侯宗宾同志高度赞赏,称作“养生天堂、度假福地、长寿仙境”。
北宋皇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王朝7个皇帝、近千名皇室家族、王公勋臣的陵墓全部集中在巩义市,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宋陵内现存的近千件石雕,刀法细腻、线条流畅、比例协调,代表了宋代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由东汉明帝于公元64年“敕建”,为佛教传入中国的“作寺之始”,佛教界认同为“少林共祖、白马同乡、释源同祖”,周围五十三峰环立,印证了“天圆地方、天人合一”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