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河南女排无缘全运会四强
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揭晓
3条城际铁路
年底陆续开工
我省认定5家高新
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河南彩车载满宇通荣耀
哈尔滨党政代表团
盛赞郑州城市建设
1510万元农机购置中央补贴下达我市
新年邮政贺卡亮相
郑州民生:幸福指数年年涨
媒体应携手为建设和谐世界作贡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民生:幸福指数年年涨
公园荡舟,绿城人享受着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王 红 文 李利强 图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四季不变的“蓝绿白灰”到个性时装的姹紫嫣红,从手捧“铁饭碗”到自主创业天地宽……60年间,郑州人的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郑州人的幸福感也日渐漫溢。

“这日子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啊!”刚刚搬进棉纺东路鑫苑小区150平方米的大房子,62岁的孙百顺满脸喜悦:“过去一分钱恨不得掰两半儿、孩子衣服轮着穿、4口人挤在一间平房住,买辆凤凰自行车都要攒三年钱;如今呢,我跟老伴进门楼上楼下、出门四个轮子,退休金也连着涨了5年。孩子们也都有房有车。”

随着经济的发展,郑州人的钱包着实越来越鼓:2008年,郑州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6120元,是1949年的168倍,居民家庭人均存款是1981年的116倍。简单一组数字,记录的虽然只是居民收入增长的步伐,托起的却是郑州人敢于享受幸福生活的底气。

正是因为手有余粮,老百姓花钱才不再手软。从几千元的手机、电脑、液晶电视到数十万的汽车、房产,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2008年,郑州城市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624元,是1949年的百倍以上,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6辆、移动电话145部、家用电脑59台、彩色电视机117台、洗衣机96台。

安居才能乐业。60年来,郑州居民经历了由集体宿舍、小套住宅、中套住宅到大套住宅的更换,实现了从租房到购房的跨越。2008年,郑州92%的城市家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人均建筑面积27.1平方米,更有97%的家庭住上了设施齐全、条件优越的单元住宅,水电气暖等设施一应俱全。

百姓生活改善,改变的不仅仅是收入攀升,还体现在就业、看病、社保等方面。

就业是民生之本。1980年,全市当年新增就业人员2.6万,2008年扩大到12.6万人,仅改革开放30年间全市就累计安置了155.1万人实现就业。

就医是民生之急。2008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人员4.2万人,是建国初期的79倍;全市开放医疗床位总数3.8万张,是建国初期的95倍;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建国初期的38岁提高到如今的74.8岁。

社保是民生之依。2006年,全市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2007年,郑州率先试水“全民医保”,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耄耋老人,全部纳入大病统筹;2008年,郑州市率先建立城乡一体的“全民养老”,比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整整提前了12年。

一次次的“全国率先”,为的是让更多的发展成果为郑州百姓共享,为的是让郑州人的生活水准更快与“国际水平”接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政府财政向民生天平的一再倾斜。以2008年为例,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8.8亿元,其中,教育经费支出51.7亿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31.3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7亿元、环境保护支出5.7亿元……

民生无小事,这绝非一个空洞的口号。60年沧桑巨变,点点滴滴体民情、贴民心、顺民意的身边事,汇聚成幸福的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个郑州人的心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