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水流云在
图片新闻
《东西艺术之前途》
早餐真重要吗
老郑州的机器铁工行业
阳光的声音
11
12
连 载
倡导精神文明
共建和谐社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阳光的声音
郑旺盛 著

陇海大院里过去从没有人脱过坯,当知道脱坯是为了高新海在一楼的空地上盖房时,许多老头老太太都很感动,都夸赞陇海大院里这帮年轻人,走到哪里都说这件事,以至后来陇海大院外面的很多人都听说了这件事。

两个多月后,当高新海的大腿骨长好时,一间在一楼空地上的平房也盖起来了,高新海从此就从陇海大院二号院的二楼搬到了一楼前面的这间新房里,很少再去上下楼了。

提及盖房这件事,高新海至今仍很激动。他说:“自从我被摔断腿后,他们一群人就决定为我脱坯盖房。他们中很少有人脱过坯盖过房,可为了我,硬是学着和泥脱坯,还像拾破烂的一样拉着架子车在郑州的过过道道、旮旮旯旯拾破砖,最后硬是东拼西凑给我盖起了一间平房。盖房的所有费用他们没让我们家拿一分,全是他们想方设法解决的,我是个废人,可他们对我却这样好,这样的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孟宪生等人说起这事都很幽默。

孟宪生这样说:“那时候我们都被老三灌了迷魂药,不知不觉就围着他转,为了他想,那时就为了不再来回背他上下楼,我们就脑子一热脱了坯盖了房,那可以说是我头一回干那活,也恐怕是这辈子最后一回干那活了。”

许兰生说:“人家老三是个人物,别看瘫痪着,照样能混着人。就说盖房子那事,说起来我就想起那次下雨的事,那天脱的坯半干时,晚上突然下起了雨,当时我正在外面谈对象,一见天不好就往陇海大院里跑,结果坯是搬起来了,对象吹灯了,你说老三坏我多大事,要不是我有两下子,今天说不定还打光棍哩。”

邱仲慧说:“我到现在还这样瘦,咋吃也吃不胖,我总结发现,这都是那时给三哥盖房把我使的了,身体累垮了,元气散了,所以今天咋也吃不胖了,三哥呀,你可把我坑苦了,我算没法你。”

……

岁月已经过去了许久,当年的小伙子如今都已是50岁左右的人了,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从没在乎过,唯有那份豁达、那份乐观、那份幽默、那份朴素的情义永远没有改变。至今,让我们许多人为之动容……

高新海是因公致残的。

大家都觉得他应该办个工伤,这样看病、生活才会有些保障。

高新海不能动,为了他办工伤的事,邻居们自发地找市残联、市民政局、市委,询问高新海的情况能不能办工伤,有关部门都很同情高新海,但具体办理起来还是有些困难,都答应一旦政策允许,一定要帮助高新海办理工伤。

1978年,国家针对知青的有关安排问题下发了74号中央文件,文件中明确规定了统筹解决农场知青的办法。即知青中实在不愿或无法留下的,由原籍省、市分期分批办理病退、困退……高新海和大家知道后都非常高兴,觉得有了74号文件,办理工伤就有了政策依据。孙豫生、王金贵、常三、樊跃、许兰生等人轮流用架子车拉着高新海去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虽然一下子还不能办成工伤,但有关部门已经将高新海的事记录在案了,特别是郑州市委的领导,还特别安排了一笔资金送到了陇海大院高新海的家里解决他的生活和看病困难。

这笔资金一共是500元,在当时来说,工人的工资一个月只有几十元,这500元钱让高新海一下子解决了许多问题,他虽然至今不知道这笔钱是市委哪个领导批的,但那感激之情却终身难忘。

1979年6月,有关部门又让高新海写了一份自己因公致残的材料,作为办理工伤的重要材料依据。

高新海怀着激动的心情,连夜写了一份个人情况的汇报材料,并让孙豫生、王金贵用架子车拉他去了市委和市民政局,将这份材料交给了有关领导。

至今,高新海还放着这份材料的草稿:

尊敬的领导同志:

我是沟赵农场二连的知识青年,名叫高新海,男,28岁,共青团员。1971年到沟赵农场二连锻炼,任大田排排长,1976年3月我因为连队劳动,造成全身瘫痪,至今卧床不起,失去了劳动能力。我的病伤经过如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