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反腐要警惕“后周久耕效应”
神圣学府成反腐新阵地
抱不紧
别被大学排行榜弄丢了魂
究竟什么才是“人神共怒”论文之原罪
师德“数字化” 老师能得多少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湖南首推量化考核师德 争议:“副作用”有几多?
师德“数字化” 老师能得多少分?

国庆过后,一项“新政”将在湖南省中小学推广。这项名为学校智能绩效考核管理软件明确了教师绩效考核将和师德挂钩,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师德量化标准和具体办法。而在不久前,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明确了绩效考核将和师德挂钩,而不与升学率挂钩。

师德能够量化?给师德打分能否祛除教师队伍中的不正之风?消息传出后,“师德数字化”一时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争议声四起。

湖南首推量化考核师德

当前这股“师德量化之风”虽兴起于江苏,但湖南似乎更进一步。因为它明确设计了师德量化标准和具体办法,相较而言,较江苏的做法更具操作性,因此也更具争议性。

湖南省这套软件的全称为Credit SPMS绩效考核管理软件,分为师德、综治安全、班级管理、常规教学等6大指标。其中,师德成为这个系统中首要的考核指标,总分为25分,占教师绩效考核总得分的1/4。

据介绍,在这套绩效考核管理软件中,师德考核又被细化成各项量化标准,如本月工作开展取得的成绩及发生的好人好事,受上级表彰、家长赞赏的好人好事(主要以书面为准),一次加2分。承担学校困难代课5节以上加0.5分/人次,教职工区以上各级刊物发表作品或竞赛得奖加0.5、1、1.5分,并依此类推,等等。而一些违背师德的行为将被扣分,包括“体罚、变相体罚造成严重影响的,以权谋私造成重大影响的,黄赌毒情节较为严重的,出现乱收费现象的”等,并规定每违犯一项,视情节扣5到25分,后果严重者取消当月奖金。

这一软件得到了部分学校和教师的肯定。一些学校认为,利用这种软件,可针对不同岗位的教职工,建立师德库,设置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和方案,可有效激励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行为。而一些教师则认为,这一软件为师德的考核列出一份明确的量化标准。他们通过这个软件平台,自己的绩效得分一目了然,对自己的工作也是一种鼓励。

而在网上,一些网民也给予积极评价。有网民说,近年来,少数教师师德不正现象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形象,因此,把师德放在首位进行考核,是全社会的呼声,湖南省首次提出将师德量化,体现了对弘扬师德的重视,值得鼓掌叫好!

还有评论指出,师德不好规范也不易规范,是当前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一方面,现行师德规范偏重理想性,缺乏现实性,偏重社会要求,缺乏人文关怀,偏重价值性约束,缺乏专业性规定。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理想信念淡漠,以功利主义态度对待工作,有的甚至把拉关系、走后门用到师生关系上。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对部分教师道德屡屡发出不满的声音,因此,湖南推出首个师德量化标准应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尝试。

争议:“副作用”有几多?

任何新生事物总是与争议相伴相生,掌声和质疑总是如影随形。“师德量化”也不例外。除了赞美和肯定,还有担忧和质疑,这使得“师德能否量化”的争议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记者采访发现,社会对师德量化的质疑声,主要源于认为其有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后果。

一是师德能否合理量化。山西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赵理珠说,对师德进行量化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但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师德本身显然无法量化--人的道德固然有高尚和卑劣之分,但你能给人的道德加以评分吗,你能给出精准正确的分数吗?师德是形而上的,道德评价岂能做加减乘除运算,想用一把尺子量出个人的道德水准是不现实的。而且,与金钱、利益挂钩的“绩效考核”还矮化了师道尊严,给人以道德也能论斤卖的奇怪感觉。

二是师德量化容易引发教师投机风气兴起。有评论认为,一旦道德被加以量化并强调其实用性,功利色彩的出现就几乎不可避免,而投机主义风气也将出现――既然考核办法将师德细化到10项量化标准,一些教师就有可能会逐一对照10项标准,“对号入座”有选择性地施教,即眼睛只瞄准那几项考核标准并拼命地去努力,以求最高分,而对标准之外的师德则不屑一顾。这样的考核办法,其实是将师德格式化,极端的可能是,少数教师会通过弄虚作假求得高分。当教师们习惯于口是心非骗取高素质评价,他们真实的道德素质面貌究竟如何呢?让他们来对涉世未深的孩子言传身教,孩子们的道德面貌将会如何?

三是谁来考核,是否会出现考核不公现象。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就目前来看,对师德的考核是由学校领导来进行的,如此师德量化的尺度就在学校管理层手中,问题在于如何确保学校管理层正确、公平、合理地运用自由裁量权,杜绝有失公允的现象出现。如湖南提出,违反若干项规定将视情节扣5到25分,后果严重者取消当月奖金,但“造成严重影响”、“情节较为严重”,明显缺乏明确、客观的判定标准,教师会否被扣分乃至被取消当月奖金,几乎是人为主观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与学校管理层关系的亲疏,是否会迎合奉承将发挥重要作用。

安徽大学社会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翟年祥认为,师德量化具有功利化嫌疑和趋势,是当前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这可能会使追求个人的绩效考核成为教师的目的,师德反而成了达成目的的工具。利益和金钱不应成为师德的衡量标准,因此师德量化政策是否应该大范围推广和鼓励,还应当三思而后行。

新生事物不妨一试

师德建设任重道远

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质疑声不绝,但同样有一些人认为,作为提升教师师德的一次尝试,师德标准纳入绩效“不妨一试”。

这部分的意见主要为,一是认为当社会风气发展到不足以让人自觉实现崇高时,那把师德与绩效挂钩,以经济刺激达成教师师德的回归,实现“被动高尚”也是可取的。其二,量化师德虽然有“道德金钱化”之嫌,但不失为一种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将师德量化,为自律的教师增添了他律的标准,有了提升个人修养与道德的参照物。其三,从湖南省近期制定的师德评价标准来看,其具体操作标准还是比较符合社会现实,即便有个别需要调整和不符合实际的细节,也可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师德建设需要社会、教育部门、教师、学生、家长多方联动,共同努力才能达成,任重道远,而非朝夕之功。他们针对加强教师师德提出建议:

一是规范职业准入。与其“威逼利诱”那些缺乏爱心的教师去关爱学生,不如一开始就挑选更具爱心的人来从事教师职业,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必备条件和重要考查内容。比起量化师德,这种筛选方式更加有效,也更具可操作性。

二是实施一票否决式的师德考核硬杠,建立教师资格退出制度。比如收受学生礼物,达到一定金额,那就将这个教师定为师德不合格。师德连续二年不合格,那就退出教师队伍。将师德一票否决制和教师退出制结合在一起,操作性相对较强。

三是若要推行师德量化制度,建议由学生家长对教师师德进行综合评定。由于师德直接关涉到孩子的成长,所以学生家长在评定师德上既有发言权,也更加客观公正。此外,还能有效杜绝学校领导单独评定时可能出现的不公现象。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