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省市开展行动
规范税收秩序
我市今年第二批
重点项目共28个
黄帝文化带旺新郑经济
乌市再审三起
“7·5”暴力案件
慈善晚会现场募款800余万
专家绿城妙语讲党建
慈心为人
善举济世
种好粮食作物 抓好结构调整
我省“8511”项目提前三个月完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黄帝文化带旺新郑经济
财政收入四年翻一番 引资超过200亿

本报讯(记者 高凯 通讯员 张温良)硕果飘香的金秋时节,郑韩大地再收获一分欣喜。记者昨日从新郑市了解到,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屡建新功的新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先进单位”。

自2005年拜祖大典在新郑盛大起航后,新郑人按照省委书记徐光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把黄帝文化很好地开发利用起来,打造黄帝文化品牌”的要求,举全市之力挖掘黄帝文化的经济效益,不仅让新郑的美名漂洋过海,更写下了一组漂亮的经济发展数据:财政收入从5.55亿元攀升至13.4亿元,先后引进项目463个,吸引资金244亿元……

文化先行带产业联动

把文化效益变为经济效益,新郑亮出的第一招是“提高城市品位,带动产业联动”。新郑将文化资源的壮大和城市环境的改善绑在一起,先后投入5000万元建设轩辕水库、湿地公园以及规划建设黄帝故里二期工程,同时运作拍摄《黄帝》电影、戏曲、电视连续剧等,一系列举措不仅使文化资源更加丰满,也带旺了相关产业。从2005年到2008年,新郑年接待游客数量从30万人次迅猛攀升至260万人次,带动相关产业收入由6000万元攀升到5.2亿元。

文化盛会变经济盛宴

“做大文化盛会,做强经济盛宴”是新郑出奇制胜赢得新发展的第二步棋。借势四届拜祖大典,新郑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郑经济、临煤经济,积极培育体验经济、创意经济,走出了一条内涵式与外延式相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先后引进外向型、税源型和三产服务业等项目465个、到位资金266亿元,8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

2005年至2008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55亿元增长到31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5.55亿元增长到13.4亿元,实现了两个翻一番,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中由120多位跃居第65位,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一举成为中原地区县级(市)中的“经济尖兵”。

文化兴盛吹和谐新风

随着拜祖大典日益深入民心,黄帝文化中的“大容、开创、力持、实在、和谐”在新郑市民心中悄然复活。为此,新郑不失时机开辟出黄帝故里发展论坛、炎黄读书节等活动,并将“尊老爱幼、诚朴诚信、博大博爱、和睦和谐”列为黄帝故里人民践行文明的诺言。同时,投入十多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全面推行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车,拿出5000个政府公益性岗位带动城乡近10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使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生活环境得以“双提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