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富翁数量超英纪录什么
最牛团长夫妇为何如此骄横跋扈
受骗的红头文件
网络生活是日日新的生活
感动总理致信新华社纠错致歉
无缘诺贝尔奖的背后: 我们缺少什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感动总理致信新华社纠错致歉

就温总理致信道歉一事,记者专访了新华社值班副总编辑吴锦才。吴锦才说,12日晚9点半,他接到总理给新华社总编室打来的电话。总理先解释了一下当时的情景,“总理在座谈时讲话是口语表述,原话是‘老师可以讲岩石的分类,比如,沉积岩、岩浆岩、火山岩’。这是举例说明,文字整理的时候把‘比如’去掉了,给人感觉岩石只分成上述三类。”吴锦才说:“当时经手处理这篇讲话的,也是我。我向总理作了检讨。”但温总理说:“责任不在你们,既然署了我的名字,就应该文责自负。”

看完新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太多的感叹,让我对总理致信新华社的行为,有太多的感动。第一个感动是,没有想到总理会把编辑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揽在自己身上。口语表达与文字表达有所不同,在转化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误差,这样的误差当然应该算在整理之人身上。但是,因为一个坚定的“文责自负”理念,因为一种一定要负责的主动,总理认为错误应该纠正,而且应该由自己承担责任,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不知可以让多少习惯于在所指导学生论文之前挂名的导师们汗颜。

第二个感动是,没有想到总理会因此而诚恳道歉。指出问题,承担责任已经让人们感受到总理的严谨与可亲,而向读者道歉则让人们看到了总理的谦逊。这种谦逊既让人们看到了总理的人格修养,也看到了总理的真诚与谦虚。如果没有虚怀若谷的谦虚,谁会因为一个文字整理上的失误而郑重道歉呢?温总理的行为是一面值得某些知名人士反思的镜子,人们可以从温总理身上看到,真正的权威其实是来自和蔼而淡定。

总理的举动与这种举动所获得的评价说明,真正的可亲、可敬,其实是源自可以感受的感动。只要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只要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谦虚就不会是稀缺的素养,尊敬与感动也就会随之而产生。期待总理的致信行为可以成为一种标准,让更多人懂得如何以谦虚的姿态获得感动。 乾 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