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城市发展大局
推进架空线缆入地
本报讯(记者 武建玲 实习生 于聪聪)建好的道路上,线杆“屹立”,线缆交错……这种情形既影响城市形象,也存在安全隐患。13日,市政协组织国家、省、市三级政协委员来到航海路与冯庄路交叉路口,秦岭路与建设路交叉口等处,对我市架空线缆入地情况进行视察。
我市三环内百余条道路或路段建有通讯管线,29条道路通讯线杆已全部入地,76条道路未入地或未全部入地。402条道路尚未建设地下通讯管线,采用的是架空线。近5年来,市政府在道路电缆入地方面投资近3.2亿元。但在架空电线入地方面,一直没有稳定的政策和办法。在架空通信线缆入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协调难度大和管道租赁费问题存在分歧。我市的4家通讯运营商在投资建设和管理方面各自为战,在架空线缆、线杆管理维护上没有和市容市貌很好地结合。而由郑州建投通讯管线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通讯管道建成后,各通讯公司认为租赁费不应收取或费用太高,不愿向管线公司交费,造成多条道路虽有管道但架空线缆入不了地的尴尬情况。
通过实地察看和听取汇报,委员们希望有关各方从城市发展的大局出发,多考虑老百姓的利益,不要只考虑本部门、小集团的利益,推进架空线缆入地工作顺利开展。
王明德委员说,老百姓的利益始终都是第一的,希望由政府牵头,对管道租赁费用可由审计、物价部门共同确定。
雷从芳委员直言:通过视察可以看出,问题很多,百姓无奈,希望政府加大管理协调力度,企业主动配合。
市政协副主席党普选说,这些问题要正确面对,不要强调理由。政府要成立一个对管线入地进行统一协调的部门,还要出台有关政策,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好这个问题。
在认真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副市长张建慧当场表态:要成立协调机构,专门负责推进此项工作,其中要把各通讯运营商吸纳进来,月底前要将协调机构的职责和有关方面提出的解决方案拿出来,先选择主干道和严重影响市容的道路整治,改一条是一条,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