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社区党员办社区报
禁烧工作顺利展开
党员教育全覆盖
“红色邮展”进社区
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地揭牌
60户“红色家庭”挂金匾
中原区夜查占道摊点
图片新闻
推行稳定新模式
落实廉租房政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为了肩上的那份责任
——记须水社会法庭社会法官张永生

本报记者 陈亚洲 文/图

今年5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郑州、新乡、许昌搞社会法庭试点,17日,中原区须水社会法庭诞生,张永生成了社会法庭负责人。他带领30名社会法官,义务调解农村常见的赡养、宅基地等各种纠纷,营造出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日前,记者慕名前往采访,。

义务调解纠纷

王丙坤是桐树王村村民,4年前因病半身不遂,和女儿及上门女婿一起居住。去年女儿女婿离婚后,女儿远嫁他乡,房子归女婿。老两口认为房子是自己的,要求他立即搬出,并要起诉到法院。

此事反映到社会法庭后,张永生多次上门找王老汉女婿小熊协调,最终,小熊同意赡养两位老人,并愿为其养老送终。

这是张永生成功调解民事案件的一个故事。4个多月来,他义务调解群众纠纷66起,跑遍须水镇22个村,起早贪黑,田间地头,事故现场,到处留下了他的身影。

在工作中,张永生劝架时还挨过打。他苦恼过,可一想到肩负的社会责任,就又义无反顾地干下去。为调解纠纷,他自掏腰包请当事人吃过饭,节日还买慰问品回访当事人。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多管闲事”。

张永生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是社会法官,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实现人生追求,值!”

拖着病体工作

不拿分文报酬,靠着执着和责任,张永生玩命工作,人累瘦了,妻子赵春梅心疼不已劝他说:“你今年已46岁了,还这样干,累垮了身体咋办?”赵春梅清楚,丈夫的身体做过器官移植,曾被医院下过11次病危通知,他不能太累。然而,张永生认为,作为一个社会法官,活在世上的每一天,他都要尽到职责。

耿老汉因嫌承包地上的树赔偿金少,和10户村民矛盾越来越深,四处上访,成了“刺头”。张永生知道后,就三番五次地去找老汉做工作。

一天,张永生把耿老汉叫到社会法庭,和他长谈了3个多小时,耐心地听耿老汉发泄心中的怨气。张永生的腿都站麻了,身体感觉不适,便悄悄地拿出几颗药片,用凉开水吞下。次日,张永生马不停蹄地来到村里,找10户村民做工作。9月30日,耿老汉兴冲冲来到社会法庭,还没等张永生说话,便先开了腔:“我想通了,再也不跑了,社会法官真是一心为俺着想呀!”

一人办张报纸

为宣传社会法庭的工作经验,喜爱写文章的张永生要自己创办一张免费赠阅的《社会法庭报》,镇里每月拨了数千元办报经费,他把自己和30名社会法官办的案子一一写成稿子,自己编辑、排版、校对。今年7月1日,第一期《社会法庭报》发到村民手里,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社会法庭报》每月出一期,每期要刊登40多篇、2万多字,张永生都是用笔写好后,再让女儿用电脑打出来。时间一长,他的右手中指结了一层厚茧。

为了一份社会责任,张永生和30名社会法官用热心、诚心、真心,5个月来办理各类案件266起,把须水社会法庭办成群众的倾诉之处、温暖之家、帮扶中心,打造了“须水模式”,成为全省的社会法庭典型。

图为张永生正和社会法官一起研究调解方案。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