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 风 上一版3
塞上生灵
笔走群象思通神明
雁南飞(国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民国初,郑州因铁路而兴,向四方延伸,为商业提供了集散交流的条件,棉花市场红红火火地繁荣起来。一业带起百业兴,国货、京货、洋广货及其外来的舶来品,源源不断涌入。与此同时,京、津、沪、汉口、开封出刊的报纸和郑州地方报刊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继在郑发行创刊,外界的新生事物在郑州层出不穷。而商家对市场的激烈争夺,催生了广告业的应运而生。早年,郑州市场上出现了专门经纪人,他们来往于报社与广告主之间,联络约稿,代办广告业务,广告社、广告公司逐渐形成,并随着市场的日益兴盛而发展。据业界老广告人回忆:20世纪20年代,郑州市场上已有的广告公司,是由湖北武汉广告业巨头楚阳海广告总公司在郑通商巷设一分公司开始的。由于该公司有雄厚的实力和相关人才,垄断了京汉、陇海铁路沿线的建筑物墙面上绘制产品广告、车站及列车上设置固定广告牌,利用这些广告宣传产品,让做广告的商家尝到了甜头,引起众多商家的关注和参与。广告公司从中获利颇丰。楚阳海在郑的广告业务打开局面后,又渗透到报纸广告。老郑州有些报社的内外勤广告业务人员,借楚阳海的名气和影响,经常合作,招揽广告业务。有的报社还将双方业务员的名字登载于报端,抬高他们的身份。楚阳海广告分公司为扩大业务,还开办了郑州最早的“美术广告画会”,招收年轻学生进行专业培训,这在当年可视为创举。

进入20世纪30年代,郑州的广告业务步入多元化。郑州规模较大的五洲书报社广告部,也开始经营起广告业务。它的业务凭借着在河南各县设立有70多家分理处,经销报纸总数达两万多份的优势,使老郑州广告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又带动了一批小的广告社、广告室、画室相继开业,使郑州广告业进入全盛期。抗日战争爆发后,郑州的广告业生意萧条,直到1948年郑州解放后,广告业才逐渐得以恢复。

老郑州广告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几位来郑的画家、设计师的闪光足迹,他们才华横溢,各擅所长,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素养。汉口画家蔡仲新,设计的墨图招贴广告画,十分惹人注目。天津设计师顾长兴,巧妙运用风景画与几何图案结合,设计出的商品广告富有传统文化韵味。上海来的王玉才画师在月份牌画的创作上是业内高手,作品笔触老到而细腻,很受市场的欢迎。开封著名设计师刘汴丰吸收不少现代派思想,专门为商品设计产品包装,讲求色块的对比,很能取悦买者。这些在老郑州商界都曾留下历史的记载。

早年郑州的广告公司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