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孙中界维护
公民权利的抗争叫好
公众何以最愿意网络反腐
公共财政的异化
平均工资统计
应纳入所有劳动者
市场触角为什么伸不到冬瓜地里
广告渗透无处不在 公交站牌“卖”多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广告渗透无处不在 公交站牌“卖”多少
乘客:敢问路在何方 公交站牌收费冠名:公共利益与经济利益需要一个平衡点 公交站牌文化展现一种软实力,借此经营城市形象

核心提示

在公交站牌冠名日渐风靡的武汉三镇,身处公交站台却找不到路线的尴尬正在上演:更多的楼盘和民营医院通过冠名亮相公交站牌,一时间难以适应原站点变更的市民有一种晕晕乎乎的感觉,不知道线路是否正确,能不能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广告已经渗透到民众生活各个方面,这次更是大胆进驻公共资源的领地。不少人担心,公交站牌冠名带来的可能是冠名商家知名度的赚取,代价是市民和游客乘坐公交方便的损失,是一座城市形象的渐变。

乘客:敢问路在何方

公交站牌本是方便乘客出行的指示,而来武汉探亲的杨师傅看着线路牌却迷糊了:找不到熟悉的701终点站新墩,他有所不知,这一站名已被香江家居取而代之。杨师傅对这个改名感到不适应。他觉得,一个站名十几年叫习惯了,突然改名会很不方便,也容易引起误会。

这一幕,也在其他站台竞相上演。近几年,武汉公交站悄然刮起了“改名风”,一些楼盘和民营医院纷纷亮相,如徐东路华中电网站改成了“和盛世家”,雄楚大街梳子桥改成“紫菘枫林上城”。

记者坐在公交车上,“XX家园”“XX医院”“XX家装市场”电子报站名频频传入耳中。如596路多个站点名是小区名称:阳光丽景、松海苑、宁康园、金色港湾……

除了完全改名换姓外,还有一些公交站名“改名不改姓”,公交站名后附注着某楼盘、某医院等字样。如中山路站改成了中山路玛丽亚妇产医院站、同济医院体育馆站成了同济医院体育馆同馨花园站、蔡家田站成了蔡家田艾格眼科医院站、杨家湾站成了杨家湾保利华都站。据称,此类公交副站名冠名要求没有主站名那么严。

据悉,这些公交站换名冠名都是收费的。公交站的命名、改名均由武汉市公交管理办决定。武汉市公交管理办站点科负责人证实,部分公交站点的确可以收费冠名、改名,收费冠名的名称并不是永久性,起步年限为3年。

收费多少根据站点的线路数等情况不等。据了解,按1条公交线6万元收费,有多条线路通过则收费增加。类似竹叶山这样的闹市,有十五六条线路的站点,更名至少须花费八九十万元。

公交站牌收费冠名:公共利益与经济利益需要一个平衡点

公交系统是一个公共事业,站牌的指路明晰与老百姓的方便直接相关。武汉近年来大力发展公交成为市民出行首选,而公交站台冠名换牌却给人带来出行不便,引起人们普遍质疑。

市民宋先生认为,公交站台虽由公交部门所建,但站名代表一个地段的名称,假如3年一改,那么每改一次市民就得重新适应一次,对普通市民生活存在影响;武昌一所高校江老师认为,许多单位的宣传材料中都会涉及公交站名,若站名频繁改动,这些材料也要改,成本算谁的?

武昌的明小姐认为,公交站牌稳定性应为第一位,商场医院容易搬迁,而且没有历史文化气息,铜臭味很重,会让人觉得城市品位很低。明小姐曾在上海读大学,她觉得冠名没有必要改成站牌的方式,在上海中山公园站轻轨到站后,又会介绍龙之美广场的家乐福,这样既能做广告,又能方便群众。

公共利益受到挑战,那么冠名费用又使谁受益了呢?多数人以为,冠名收入是用来改善公交运营,其实不然。冠名收入交由站牌制作公司,用于站牌更换、维护管理,并非用来补贴公交企业运营,也不是上缴财政。

因此有人认为,公交站牌换名冠名只是让商家赚取了知名度,老百姓不仅没有受益,反而遭遇公交出行不便的烦恼。

一位叫季东杰的先生对这个冠名有着更为深刻的看法。如果通过站牌冠名经营收入,来补贴公交运营,让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公共资源利用机制。要是这样冠名获利并非坏事,当然还必须加强与规范。眼下的冠名初衷、收益用途还未能找到一个公共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平衡点。

无独有偶,南昌市因公交站台冠名管理失控,在今年5月结束了持续多年公交站牌商业化的争议:公交站台命名必须使用政府地名办确定的规范名称,公交站台命名以社会效益为重,不得用以商业广告冠名。

有了前车之鉴,武汉公交站台的商业化,是不是也会产生同样的结局?

公交站牌文化展现一种软实力,借此经营城市形象

公交站牌的运作,在较短时间内是可以获得较大收益,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公交站牌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宣传职责。站牌更名对于一个城市形象的改变是缓慢而深入的,而且一旦损失,将会付出更多来经营一个城市的形象。

武汉向来被人讥笑为市井文化的城市,这是它没有注重自己文化形象,没有引导城市发展重心平衡的一个表现。武汉市民陈先生谈道,他觉得公交车站牌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如果发现一个城市都是些商业命名的站牌,意味着这座城市在维护和尊重本城文化沉淀上有所缺失,被短暂的利益牵着鼻子走。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尚重生认为,车身、报站器充斥着广告,现在又蔓延至站点,少量广告可以理解,但给市民带来不便的过度商业开发则是唯利是图的短视行为。

尚重生表示,公交站名属社会公共资源,公交站名承载着城市地标的功能,更是历史的见证。站名随意更替,市民出行多有不便;站名一味替医院、楼盘、市场代言,降低了城市文化品位。

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刘崇顺也持相似观点。“不是说公交站名一律不许更名”,他认为,更改站名要看是否更方便市民、更文明、更尊重历史和文化,不应花点钱就可频繁更改的,要有一定标准,要经市民认可。他建议,公交站名更改应当加以规范,改前听取市民意见,必要时应当进行市民听证认可。让市民参与公交站名更改,不仅能在便民上真正实现服务价值,也能突显这座城市所特有的人文关怀。

尚重生认为,一座城市的经营不仅包含经济,政治,教育等内容,它所反映的文化积淀更是能突显这座城市的记忆和经历。公交站牌文化,这是从细节上体现的城市魅力,从长远来考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如汉阳琴台大道上有“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汉阳兵工厂、武汉船院”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如果公交站牌命名能够体现出来,会增添一份历史人文气息,增强这个城市的厚重感。

据新华社

在厦门108线路上,单程29个站名中就有19个商业站名。 漫画 丁华勇

资料图片

公交站牌上出现的“怪站名”

资料图片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