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十年风雨路 再创新辉煌
周六启动环境大接访
回访3.6万群众 问责4名民警
优抚对象看病一站式结算
整形学术会征爱美人士
我市外经合作逆势增长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十年风雨路 再创新辉煌
——郑州仲裁辉煌十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前言:十年磨一剑。1999年12月,作为郑州唯一一家具有独立裁决权的民商事仲裁机构,郑州仲裁委员会在政府及各界关注的目光中正式挂牌成立。十年来,该委员会始终秉承“推行仲裁法律制度是根本,融入市场经济是关键”工作方针,多渠道、多举措地推行仲裁法律制度,为促进郑州经济及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面回顾郑州仲裁十年来走过的铿锵步履,让更多人了解仲裁、关心仲裁,即日起至12月底,本报开设“科学发展促和谐,公平公正铸品牌——郑州仲裁辉煌十周年系列报道”专栏。

让仲裁意识渐入人心

什么是仲裁?仲裁制度有什么特点?传统观念认为,纠纷发生后,人们只有去法院打官司,其实,在诉讼之外,还有一种更为便捷、高效的非常重要的解决纠纷的方式,这就是“仲裁”。仲裁是一种通行于国际民商事领域的解决纠纷的制度,它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并最大限度地尊重当事人意愿,具体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所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方进行裁决,该裁决能得到国家强制执行的争议解决制度和方式。这种民商事仲裁与我们日常所见的劳动仲裁或人事仲裁有着本质的区别。劳动或人事仲裁机构都设在行政机关内部,本质上属于行政仲裁。而民商事仲裁实行一裁终局,裁决书或调解书作出后,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正式颁布。这标志着现代民商事仲裁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截至目前,全国各地陆续组建的仲裁机构已达200家,各仲裁机构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创新进取中不断发展

1999年12月28日,作为郑州唯一一家具有独立裁决权的民商事仲裁机构,郑州仲裁委员会在市政府及各界关注的目光中挂牌成立,就此开辟郑州仲裁新纪元。

作为新生事物,郑州仲裁委在成立之初,一切都只能在摸索中前行。可以说,郑仲的发展道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仲裁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决定了发展仲裁事业是历史潮流、是大势所趋。2000年,郑仲成立的第一年,受理案件仅35件,标的额仅0.27亿元,到了2008年,全年受案1026件,标的额9.9亿元。郑州仲裁在全国的排名也由最初的100多位跃升到第十一位。

十年风雨路,十年执著情。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郑州仲裁事业发展之路是在无路中寻路,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

从1999年12月28日市政府召开郑州仲裁委员会成立大会到2004年2月18日召开换届大会组成第二届委员会;再到2009年6月1日郑州仲裁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组成。新一届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四人和委员十一人组成。委员会主任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荃担任,秘书长由委员会副主任张灵芝兼任。

这其中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记录着郑仲人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坚实足迹,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十年来,郑州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近5000件,标的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案件涉及买卖合同、借款合同、建设合同、商品房买卖合同、居间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技术合同、保险合同、保管合同、房地产开发等。

秉承“公正仲裁、一心为民”的办案准则,郑州仲裁委员会致力于打造高素质的仲裁员队伍。郑州仲裁委员会现聘有仲裁员329人,他们都是活跃于法律、经贸、建设、科技、金融等领域有声望的专家、学者、教授、高级经济师、资深法官或律师,他们业务精良、作风严谨、廉洁公正、勤勉高效。长期以来,他们遵循独立、公正、高效、廉洁的原则,及时为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解决了大量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博得当事人的信任和社会好评。

郑州仲裁委员会办公室是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在秘书长的领导下负责处理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郑州仲裁委员会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由39名教授、资深律师、资深法官或行业专家组成,主任由郑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土城担任;郑州仲裁委员会另设调解中心,专门负责民商事案件的调解工作,调解中心是郑州仲裁委员会积极探索、发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实践。

政府高度关注仲裁事业

十年来,郑州仲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践行“和谐仲裁”,依法、独立、公正、高效地开展工作,以高品质的法律服务,不断赢得市场主体的信任和选择。其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和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亲切关怀密不可分。

1995年,市政府成立组建郑州仲裁委员会筹建领导小组,组长由时任郑州市副市长康定军亲自担任。1999年12月28日,市政府召开郑州仲裁委员会成立大会,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司卢云华司长莅临大会祝贺,时任市长陈义初为委员会揭牌,时任市委副书记邵其政和副市长康定军作重要讲话。

市政府对仲裁工作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届和三届委员会主任均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了解和掌握仲裁工作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认真帮助郑州仲裁委员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在人员配备、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2008年12月11日,市政府首次召开全市仲裁工作会议。 2008年12月10日,市政府以郑政〔2008〕42号文件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仲裁工作开展的意见》,对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仲裁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力创郑州仲裁强势品牌

今年12月28日,郑州仲裁委员会将迎来成立十周年纪念日。即日起,郑州仲裁委将推出“彰显仲裁特色、促进社会和谐” 系列主题活动。

为了让更多群众了解郑州仲裁,并通过仲裁解决经济纠纷,郑州仲裁委员会将通过系列活动宣传仲裁制度的特色,让更多人了解仲裁制度解决民商事纠纷的独特优势,并进一步拓宽仲裁服务领域,引导社会各界深刻理解仲裁特色,促使其自觉地运用仲裁制度解决纠纷,打造郑州仲裁知名服务品牌,促进郑州仲裁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据了解,郑州仲裁委员会将举办系列主题活动,如建立健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讨会、应对及防范法律风险研讨会,组织评选郑州廉洁公正、业务精良、作风严谨、勤勉高效的“十佳仲裁员”并予以表彰,组织编纂、发布“郑仲十年仲裁十大经典案例”,并适时推出郑州仲裁发展理念等。

商事仲裁制度在国际上已发展了数百年,在我国的确立却不过14个年头。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郑州仲裁肩负着促进和保障我市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和谐稳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坚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秉承公正、促进和谐为双翼,郑州仲裁的明天必将更美好!

本报记者 成 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