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专 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古都郑州” 绿城荣耀
引 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古都郑州” 绿城荣耀
郑州博物馆勇夺“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本报记者 李 颖

脱颖而出 赢得三位一体的赞誉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是目前我国博物馆界的最高荣誉,两年一届,是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博物馆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全国博物馆每年都涌现出一大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陈列展览精品。据国家文物局统计信息显示,本届评选是在全国2000余家博物馆举办的20000余个展览基础上进行的。评选先经过基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推荐和省一级的专家评审,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部门和国家文物局直属单位推荐了69个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展览参选。郑州博物馆的“古都郑州”陈列是河南省唯一推荐申报项目。

2009年10月16日至18日,由15位文博界与社会各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在认真审核候选项目申报材料并听取候选单位汇报介绍的基础上,评选出了本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古都郑州”陈列凭借其突出的主题、精美的设计和优良的社会服务,入选本届全国十大精品展览,一举摘得全国博物馆界的最高奖项,展现出我市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成就,为我市赢得了新的荣誉。

消息传来,10月19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作出书面批示:“向‘古都郑州’陈列荣获全国十大陈列精品奖表示热烈祝贺。希望总结推广这一精品,全面提高我省博物馆的陈列水平。”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在发表“古都郑州”陈列展的观后感时对展览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你们这个展览符合中央对博物馆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

10月18日,一直关注郑州博物馆改造工程的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建才在机场偶遇获奖归来的郑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听到这个好消息后,连连称赞奖项来之不易!

就在北京评奖期间,由15位文博界与社会各界专家组成的评委委员会对“古都郑州”陈列一致评价:展览缜密细致,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次创新和突破。

与领导和专家的评价相呼应的是,古都郑州陈列于2008年5月18日对外开放至今,共接待观众近60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就连来自加拿大温哥华市的市长在看完展览后,也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太好了,你们郑州文化底蕴原来这么深厚!”

观众、领导、专家,这种三位一体的赞誉让外界既惊奇又疑惑:缘何一家省会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能在全国博物馆业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郑州博物馆人难道有点石成金的“魔法”?郑州何以会打造出这样的陈列展览?它给传统的陈列展览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

10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第八届(2007-200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郑州博物馆的“古都郑州”陈列凭借其突出的主题、精美的设计和优良的社会服务,一举摘得中国博物馆界最高奖——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10月19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作出书面批示:“总结推广这一精品,全面提高我省博物馆的陈列水平。”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它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汗泉!郑州博物馆人是如何依托郑州地域特色,四年磨一剑,如何亮剑?“古都郑州”陈列的背后,又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

“商都赋·王者之都”展厅场景

市长赵建才(中)向领奖归来的郑州博物馆馆长张巍、副馆长张霆表示祝贺。

创新体例 谱写古都华章

作为一座省会城市的中小博物馆,如何坚持“三贴近”原则?如何具体体现“三贴近”的理念?郑州博物馆的做法是,更新设计理念,整合文物资源,努力打造观众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

张巍在接受采访时,解读了陈列的概况和特色。

首先,在陈列体例上,打破了原有的通史类表现形式,不是面面俱到地展现郑州历史文化,而是撷取历史闪光点,以独立专题的形式去突出表现,用历史发展来贯穿整体,形成一种外分内连、透视聚焦悠远历史的新风格。

展览总体“山河颂·文明沃土”、“ 商都赋·王者之都”、“ 郑韩风·故都春秋”三部中,“山河颂·文明沃土”表现郑州地区从洪荒至上古,由聚落到城邦,众多的早期聚落和古城遗址显示郑州是中华文明肇始、国家诞生之地;“商都赋·王者之都”是陈列的核心部分,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视角全面展示早商王都的风貌。数量众多的青铜瑰宝彰显出王者气魄。五十多年的考古丰硕成果雄辩地表明郑州商城是早于安阳殷墟的商代前期都城,享誉世界的殷商青铜文明在这里开始起步,并从此走向辉煌;“郑韩风·故都春秋”表现群雄蜂起的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万家之邑的郑韩故都绵延横跨500年,风云人物叱咤纵横、逐鹿中原,先秦诸子的睿智泽被后世、影响深远,郑、韩疆域内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众多,鼎彝萃集,堪为绝唱。

其次,在展品组织上,展览精选出1000多件珍贵文物,绝大部分为科学发掘所得,其中不少属于近年来的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如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新密古城寨遗址(2000年)、郑国东周祭祀遗址(1997年)等。展览包含有4项“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的重要成果——裴李岗遗址、王城岗遗址、郑州商城遗址、郑韩故城遗址等。

再者,展览全方位展示了多年来学术界的科研成果,内容涉及文明起源、国家诞生和都城发展这样重大而热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登封王城岗古城址、新密新砦遗址、巩义花地嘴遗址等重点研究课题项目的展览内容,提升了陈列展览的学术品质。“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成果中关于郑州商城是早商王都的结论,则更是“古都郑州”陈列中最具分量和科学价值的理论依据。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右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右三)参观“古都郑州”陈列。

聚焦“都·城”主题 解读古都文化内涵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的阵地和窗口,是贴近群众,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向公众展示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至关重要。

郑州博物馆馆长张巍说,郑州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家首批命名的“一级博物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以及考古新发现、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较大提高,如何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如何展示郑州古都文化特色?如何发挥省会城市博物馆的功能作用?原有陈列内容和形式已经难以体现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魅力。这些都成为摆在郑州博物馆人面前的问题。

2004年,郑州博物馆成为首批免费开放的省会城市博物馆之后,博物馆人就开始为提升基本陈列的定位和品牌思索、研讨、设计和规划。经过多次研讨和论证,最终立足实际,科学选题,勇于创新,在多个方案中大胆取舍,确定“都·城”为新陈列主题,以郑州辉煌灿烂的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为主线,充分利用馆藏文物优势,突出展示郑州夏、商、周三代的辉煌文明,科学全面地展示“古都郑州”璀璨夺目、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魅力,定名“古都郑州”。

2007年“古都郑州”陈列展览项目被列入市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当年9月,郑州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工程正式开工。经过8个月的精心设计施工,于2008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对外开放。

陈列分为“山河颂·文明沃土”、“商都赋·王者之都”、“郑韩风·故都春秋”三部分。整个陈列体系完整、结构谨严,在文物藏品、展示主题、表现形式、空间布局、语言运用等方面突出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开放以来,以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新颖的陈列设计理念、合理的科技手段利用而深得观众喜爱。

获奖消息传来后,在总结经验时,郑州市文化局局长阎铁成谈到最多的就是定位准确。他说,郑州是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核心地区,从洞穴燧影、茹毛饮血的旧石器时代,历经刀耕火种、抟土为陶的新石器时代,再到文明发轫、青铜鼎彝的夏商周三代,各种考古学文化绵延相接,传承有序,从未中断。浩瀚的历史长河、璀璨的古代文明,为郑州的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厚的古文化遗存。华夏文明早期进程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纷纷在这片热土上建邦立都,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古都群:黄帝都有熊;夏禹都阳城、启都阳翟;商汤都亳、仲丁都隞;西周管叔鲜都管;东周郑国、韩国先后都新郑。此外,还有邳、东虢、索、京、祭、密、郐、崇等数十个诸侯小国都城。随着考古发现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这些古都或古城正在一步步得到印证,它们的容貌也在人们视线中日渐清晰。2003年11月,国内3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将郑州列入中国“八大古都”。郑州也因而成为历史最久远,身份却又最年轻的古都。向普通公众阐释郑州入选“八大古都”的缘由、解读郑州深厚的都城文化内涵,作为这个城市的博物馆,义不容辞。因此,郑州博物馆在筹划改陈之初,即把新基本陈列定位于“都·城”主题,对郑州区域内独特的古都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突出反映郑州地区在华夏文明起源和发展早期进程中的黄帝时代、禹夏商殷、春秋战国等各个时期的都邑地位,从陈列艺术角度来充分诠释“古都郑州”这张城市品牌。

好看好玩 历史也可以这么美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每家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陈列展览,郑州博物馆何以有如此魅力,能在全国2000多家博物馆的20000多个展览中获得青睐?其脱颖而出的秘笈究竟是什么?

对于这点,张巍颇为自信地回答,与参加此次评选的其它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相比,“古都郑州”在展示主题、表现形式、空间布局、文物展示、版面语言运用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实践证明,博物馆陈列要想得到观众的认可,必须坚持“三贴近”。观众始终是陈列展览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在展览的总体设计方面,注重把握中原地域特点,使整个陈列形式与内容密切结合,主题与风格高度一致,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建筑空间,同时兼顾展览亮点与核心展示区域的侧重,就连展墙与空间环境的材料选择上也是煞费苦心,创造性地运用亚麻饰面与木质基材的复合材料。在“山河颂·文明沃土”部分,利用展柜外墙上的亚麻饰面进行大型艺术绘画创作,将文物陈展从有限的柜内放大到整个展厅的空间艺术氛围,创造出崭新的视觉艺术空间。

在展览语言运用方面,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单向信息灌输,而是采用富于感染力的启发思维或大胆猜想的表述形式,突显人文色彩。例如在“商邑民生”中有这样一段解说:“三千多年逝去,曾经繁华的商王都邑里,商代先民们有着怎样的悲喜哀乐、何种的信仰情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吃什么食物,用什么器皿,穿什么衣物,怎样装扮自己……”由浅入深,娓娓道来。

在诠释文物历史信息方面,辅助版面突破以往版式设计的单一生硬,以层级延伸的形式,充分展示文物内涵,生动诠释文物背后的典型故事,使历史从尘封的记忆中复苏。如石磨盘、石磨棒以及彩陶钵、青铜鼎等重点文物版面,以文物基础信息为源,层层推进,介绍其历史背景、考古知识、研究成果以及字体演变、成语常识等衍生信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对器物使用、遗址复原等内容,运用简洁的绘图来直观演示,活泼生动,饶有趣味。

在艺术场景营造方面,另辟蹊径,突破常规。比如 “山河颂·文明沃土”部分,展览没有采用常规做法,而是以特制的水晶文化立柱形式,象征考古地层,表现郑州嵩山地区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演进。在“文明晨曦”和“创世王朝”两部分衔接地带巧妙设计了“时光走廊”,将其处理成一个独特的光影区域。整个光影区通过脚印的引领,寓意华夏先民从最初的蹒跚学步到步履矫健,自信有力地跨越文明时代的门槛,进入礼乐之邦的文明时代。“商都赋·王者之都”部分,采用透明亚克力材料按缩微比例局部复原商王宫殿,虚实间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与冥思。

人们到博物馆,终极目的还是参观文物。所以,如何利用灯光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文物上,如何处理好灯光与文物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古都郑州”设计中,更注重色彩、灯光在展览形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观众在参观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灵活运用光影艺术,用光色的变化来增强文物与观众的亲和力。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为有效增加展览的互动性,展览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设置观众参与的互动机构。如“商都水井”,通过对水井机构波光荡漾中倒影的关注,引入观众的参与,以动画的形式,直观生动地演示商代水井的地下水位、规制参数、凿掘工艺流程,使观众在轻松的参与中获得知识和收获。“春秋郑国编钟”演奏机构的电脑芯片内,记录有文物柜内陈展编钟乐音的采集、提取信息,观众通过参与演奏,可以聆听2000多年前青铜遗珍的天籁之声,悠悠古音。

外国友人参观“古都郑州”陈列。

小学生在展厅开展第二课堂。

政府支持 打造文化精品

郑州,作为一座中西部的省会城市,为什么能诞生出这么一台独具魅力的精品展览?

因为,这里是一片被文化滋养的沃土。郑州商城3600年的悠久历史,为文化事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催生了这样的精品展览。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河南省文博事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地区的文化符号,标志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水平。加强博物馆建设、发展文博事业是传承中原文化的主渠道,是建设文化强省的强引擎,是展示区域形象的靓名片。

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文化、展示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最好载体。如今,伴随着郑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日益觉察出文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日益认同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软实力。“古都郑州”陈列的此次获奖对于展示郑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树立“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城市文化品牌有着重要意义,是贯彻中央“三贴近”指示精神,落实省委书记徐光春对博物馆工作要求的具体成果。实践中,郑州博物馆人也深深体会到,把社会公众的需要作为博物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社会意识、服务意识,博物馆的功能和社会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博物馆才能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果说“古都郑州”陈列是一朵人人艳羡的花朵,那么,郑州市委、市政府的关爱和扶持就是水和阳光,为它的发芽和成长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对传统通史类的陈列进行创新和改造,面临的最大壁垒就是传统观念。张巍说,整个陈列展览的构思、设计创作和实施,既得益于省文物局的关心,也得益于专家学者的指导,更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政府的重视,坚定了郑州博物馆人的信心,也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市委、市政府这样支持、信任我们,我们要是拿不出点像样的东西来,有愧啊!”张巍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都郑州”陈列的成功推出,也是多年来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打造文化品牌,大力发展和繁荣文化事业,不断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