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观 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学生村官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加快林业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论公司对劳动者社会责任的确立
如何正确处理违纪的学生
如何在检察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论公司对劳动者社会责任的确立

朱宜山 刘建华

公司对劳动者社会责任确立的理论在国内刚刚开始研究,而在国外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对实践已经产生了具体的影响。借鉴外国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公司对劳动者社会责任的确立是当代法学学者的历史使命。

本人认为,研究劳动者在公司法中的地位,首先应明确公司对劳动者社会责任的承担。因为只有明确了公司对劳动者社会责任的承担,才能以此为出发点研究劳动者在公司法中的地位问题。所谓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赚钱为自己的唯一目标,而应该同时增进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即应以最大化社会利益为己任。 公司社会责任是对传统公司作为营利性组织应当仅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观念的反动,因此从它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极大争论。但是1997年通过的社会道德责任标准(SA8000)似乎给这一争论提供了一个暂时的答案,随着发达国家对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我国公司要想打开世界市场,必须认真反思并建立符合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生产条件。社会道德责任标准Social Accoutability 8000或简称SA8000是1997年通过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责任标准。该标准是规范组织道德行为的一个新标准,已作为第三方认证的准则。它是由欧美的商业组织及相关组织倡导和制定的,由基地设在伦敦和纽约的英美非政府组织——经济优先领域理事会作为维护该新标准的组织。SA8000涉及九个方面,即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管理体系。 从以上内容可知,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主要是规定公司对雇员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要求。

此外,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目前已进入尾声阶段。按照原定计划,该项国际标准拟于2008年10月正式发布 。再如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在1999年1月31日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发言中提出全球契约。全球契约的行动阶段于2000年7月2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发动。秘书长邀请世界企业界领袖们参加一项国际倡议——全球契约;这项行动将使企业界与联合国机构、劳工和国际民间社会联合起来,支持人权、劳工和环境领域的九项普遍原则。全球契约的目的是通过集体行动的力量,推动企业负责任的公民意识,从而使企业界参与应对全球化的各项挑战。

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契约。参加“全球契约”的企业从最初的不到50家增加到1500多家,所代表的员工多达1.5亿。目前中国有包括中石化、宝钢、海尔集团、首创集团在内的34家企业加入“全球契约”。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已愈来愈深地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中。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已成为全球资本和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全球化浪潮的产物,国际社会责任运动也同样会对我国社会产生巨大冲击,这是我国正在面对的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目前这种冲击在我国已初见端倪,并呈扩大之势。例如,国际社会责任运动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行业,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近些年来,作为跨国公司供应链中的供应商,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的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许多公司为了得到跨国公司的采购订单,每年不得不接受跨国公司关于社会责任的验厂要求,一些不遵守劳动法规、劳资关系紧张的公司为此失去了供应商资格。正如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一样,国际社会责任运动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也是任何力量都难以阻挡的。面对国际社会责任运动浪潮,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唯一选择就是承认现实并积极应对。

本人认为,公司对雇员承担社会责任主要是赋予雇员参与公司治理机制来实现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把握。静态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指公司治理机构,即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建立和他们相互之间制衡关系的研究,以及公司外部治理结构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相互配合和制约。动态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指公司治理的过程,即在公司存续期间,以公司决策科学为目标所建立的公司决策机制。从科学决策的角度看,公司治理结构远不能解决公司治理的所有问题, 考察公司治理问题应当将静态角度和动态角度结合起来,进行一种综合的把握。

就公司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区分而言,虽然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替代。但是,实务的学者却发现,企业与市场并不存在明确的分界线,在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一种半结合状态,这是企业与市场的中间地带。在此中间地带,各个不同的行动者之间既存在市场交易关系,也存在各种非市场交易关系。 这实际上涉及到作为逻辑科学分类方法的两分法的局限性。两分法将事务一分为二,所有事物属于非此即彼的两端。从逻辑上讲,这种分类方法是清楚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两分法必然涉及分类界限的问题。这时可以通过适当放开分类标准,采用三分法甚至四分法来适当弥补两分法的局限。 所以,我们在考查公司治理机制事业要知道,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除了具有互补的作用外,某些情况下两者也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这种动态与静态、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综合的视角为我们考查雇员参与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了分析框架。

因此,劳动者不仅是工资的领取者,而且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之一。工人与股东利益共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互惠互利的做法,也是新时代对公司治理提出的新的研究课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