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让“神奇”花了群众眼
巩义发现“天窑”
五里堡村的“科技飞燕”
巩义接种万份甲型H1N1流感疫苗
新郑婚姻服务人性化
伊利“冷饮”选址中牟
巩义养老缴费超两亿
登封警方擒获外来“盗油帮”
百名幼儿红绿灯前学安全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巩义发现“天窑”
始建于明清 躲外患时大有用处

本报讯(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贺保良 王江飞 文/图)在新中国成立前兵荒马乱的日子里,紧急时刻普通百姓是如何躲避战乱、保护自己的呢?近日,巩义市文物局文物普查队在该市芝田镇寨沟村发现了始建于明清年间的“天窑”。据当地群众介绍,天窑正是他们先辈们的避难所。

据寨沟村里的老人介绍,明朝初年,有七家不同姓氏的人家到这里落户。因此,他们最早建造的山寨被称为“七家寨”,山寨两端分别建筑南北寨门,若有坏人进犯,则紧锁寨门。这七家人在这条山寨里繁衍生息,逐渐发展为今天的小村庄,“寨沟”之名由此而来。

记者看到,寨沟村先民们最早建的“七家寨”仅保存有南北寨门、寨墙。文物普查队员告诉记者,发现这里的民居,多数属于明清时期的建筑,硬山式砖木结构,小灰瓦盖顶,红石基础,青砖土坯墙。完整的院落包括厢房、正房等,正房为依山而建、青砖拱券的窑洞。

与其他地方的窑洞不同的是,这里的窑洞都有二层小窑,当地百姓称之为“天窑”。70多岁的王正风老人告诉记者,平时天窑内就保存好维持一家人十几天的生活水和食物,过去跑刀客、土匪、日本鬼子进村时,村民们赶紧搬来梯子,全家都爬到天窑里,最后把梯子也拉进去,盖好入口。天窑向外有一个瞭望口,可以看外面的动静。当时人们往往找来一堆树枝杂草遮掩瞭望口,与山上的荒草融为一体,待确认敌人走远以后,躲在天窑里的人们再放下梯子,恢复正常的生活。巩义市文物局文物普查队队长王保仁告诉记者,天窑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下产生的,它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安全隐蔽,是巩义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为研究巩义地区民居建筑艺术、战争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标本。

黄土层中的小孔即为天窑瞭望孔。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