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 凯 通讯员 赵聪聪 文/图
宽阔平坦的村庄大道纵横交错,时尚气派的小洋楼整齐排列,青翠松柏围着的文化大院天天是欢歌笑语……如此美景是新郑市八千乡邢庄村,这个充满活力的村庄就像开在新郑东南部一朵绚丽多彩的鲜花,常常被人津津乐道,尤其是村中80岁的老汉孟庆璃60年单恋这朵“鲜花”的故事,更是成了当地一段佳话。昨日,记者拜访了孟庆璃老人,和他一叙60年来的“一往情深”。
1949年孟庆璃老人加入了邢庄村村两委班子,这也从此开始了孟庆璃老人和邢庄村的“初恋”。这期间,为了帮助村民找一条致富路,孟庆璃用东拼西凑弄来的1500元从郑州购回了10台纺织机,在村里搞起了织布加工。之后,他在村中找出村民进行培训,并跑着寻找销路,使织布这个活儿迅速在村中铺开。“1500元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于当时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但也就是这1500元,我们邢庄才有了下一步发展的根基。”回忆往事,孟庆璃动情地说。
有了纺织这个致富活儿后,邢庄村村民也开始慢慢富了起来。1978年,手里有了钱的邢庄村花了2500元从郑州买回了22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成了当时最轰动的新闻,吸引了四邻八村的村民每天都拖家带口的来到邢庄村看电视。
孟庆璃和邢庄村“热恋”起来是在1989年从村支部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开始的。退休后,老孟没有在乡亲们的劝说下享清福,而是开始在村里帮助村民大搞巢础业发展。巢础是养蜂用具,可大大提高蜂产品的产量。孟庆璃在任期间,曾在村里提出了成立织布厂、纸盒厂、巢础厂、炼油厂、砖厂、羊毛厂和建筑队“六厂一建”的工程。其中,巢础厂是孟庆璃力推的一个项目,这个产业投资小、收益快,很适合村民个人致富发家。
为了普及巢础厂在村民中开展,孟庆璃建议村委班子开培训班,找人跑市场,联络客户到村中考察等,还自己当起巢础厂发展的宣传员,挨家挨户的去宣传,以及帮着村民筹集起步资金,使巢础厂的数量和规模在村中迅速扩大。
如今,历经20多年发展的巢础业已经成为邢庄村的支柱产业,由于产品质量好,巢础产品不仅赢得了全国市场,更跨出国门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如此好的致富门路,也让邢庄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有了很大提高,现在村民人均收入在7000元左右,条件好一些的村民家中还购买了小轿车,真正过上了名副其实的新农村生活。
“邢庄村一日游”的最后一站是该村的便民服务站,服务站里有一个大舞台。每到周末,这里就会非常热闹,村民可以忘掉辛劳一周的疲倦,尽情地观看戏曲、歌舞。如今80岁高龄的孟庆璃也经常光顾这里,但他不是只顾消闲,而是为村民们服务,管管图书、管管节目、扫扫院子等乐此不疲地忙碌着。孟庆璃对记者说:“这整整20年的义务劳动和60年的热情,我没有一丝悔意,我觉得太值得了,我也不图大伙儿能记着我,我只想告诉大家‘事在人为’,没有干劲、没有辛勤的付出,什么家、什么村都不会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