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成 燕 文 李利强 图
昨日一大早,家住庆丰社区的郭先生驾车上班,与往常不同,他先小心翼翼地把环保部门免费检测后发放的黄绿标贴在前窗上。别小看这个小标签,实施机动车黄绿标制度不仅是我市今年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更是为保护郑州蓝天铸就的一道“屏障”。
万物生存离不开空气与水。环境保护,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为给百姓谋求长久的福祉,让蓝天白云、碧水清波常驻绿城,从2002年起,我市每年都把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等相关环保指标列入“十件实事”。
细心市民不难发现,近几年,蓝天白云眷顾绿城的日子越来越多,绿城的“绿意”也更浓了!224天、298天、300天、306天、313天、325天……这是2002年至2008年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级的天数。今年前10个月,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76%。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只能是“跷跷板”吗?在破解GDP与蓝天白云这对看似矛盾的命题时,我市用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关停污染企业等一系列行动响亮作答:决不能用牺牲环境换取GDP的增长!
“走路迷住眼,吃饭捂住碗,衣服不用染,一年能吃一块水泥板”。这句顺口溜是当地百姓对昔日工业污染重镇——巩义米河的生动写照。今年年初,该镇与新密来集镇、登封大冶镇、荥阳贾峪镇被列为我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区域。该镇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对电解铝、碳素等行业进行环保设施改造,相继关闭40多家水泥企业和10家黏土砖厂。“蓝天眷顾金驹岭,百树园里来穿行……”昨日,有感于环境改善,米河镇汇龙村村民吴其年即兴赋诗。
巩义米河镇的变化只是我市连续5年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缩影。2005年以来,我市相继对水泥、耐材、火电、冶炼、碳素、造纸等十多个行业进行集中整治。全市共关闭、淘汰污染严重企业3000多家,关闭小火力发电企业16家,拆除各类工业窑炉2517座,烟囱3745根。仅2008年全市就出动执法人员17002人次,检查企业9437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158家,限期或停产治理企业179家。
“俺村有家小铝石窑关闭了,烟囱拔掉了!”“对门浴池改烧天然气了!”茶余饭后,越来越多的市民议论着身边的“环保新闻”。百姓关注的,一直是市政府牵挂的。在市环保局局长刘炳辰的办公桌上,记者发现了这样一组数据:近几年,郑州环保投资指数始终保持在2.3%以上,远远高于中西部其他城市,先后建成王新庄、五龙口、马头岗、陈三桥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截至2008年年底,城区累计拆除或改制10蒸吨以下燃煤大锅炉932台,各区取缔燃煤小锅炉2500余台。目前,全市已安装污染源监控设备194台,对142家重点排污单位实现在线联网监控。
来自市环境监测部门的最新数据也成为环境改善的有力佐证——新密超化镇降尘浓度由每月每平方公里28.9吨降至16.9吨;登封阳城开发区烟尘排放量削减9700吨,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35%。与此同时,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污染物总量有效削减。2008年,我市COD、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率分别为29.45%和15%,超额完成省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