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记者节·现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当好尾气检测工
昼夜巡逻 看家护院保平安
今天我来喂狮虎
考古工作中的苦与乐
在数字传输中
守护一方安全
心理治疗中心
体验音乐治疗
十米车厢里
感受公交情
在报社实习的
两百个日子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考古工作中的苦与乐

本报记者 李 颖 文 唐 强 图

长期以来,考古对于外界就像一个藏于深闺的少女戴着神秘的面纱,为亲身体会考古工作者的辛苦和快乐,揭开考古发掘的神秘面纱,6日,奋斗在文化战线的记者走进考古田野作业现场,用“体验”的方式来庆祝即将到来的记者节。

6:30,记者乘车赶赴位于荥阳市豫龙镇寨杨村西北的荥阳娘娘寨遗址。沃野上,些许银色冰晶熠熠闪光,一层薄雾环绕在地平线上,即将走进考古“禁区”,一路上,记者既兴奋又紧张。

娘娘寨遗址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南水北调文物点调查复核时发现的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古城址。7:30,记者见到了市考古研究院的项目负责人张家强,在他的带领下进入“考古重地”。旷野中,十来个考古探方一览无余,不到8:00,每个探方内都已经有人在紧张工作着。

在张家强的指导下,记者开始用手铲刮探方内的平面,并学着根据土质土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地层和遗迹,刮着刮着一个绳纹陶片出现了,记者兴奋地拿给张家强看:“我刮到陶片了,还有纹饰。”像捡了一个大元宝似的,接下来便开始专捡有陶片的地方挖,很快,张家强制止了记者的做法,他指点说,这样挖不行,如果没有明确的地层作为时代的参照,挖出来的陶片价值会大大降低,这些碎片是破译时代奥秘的钥匙。

随后,张家强又给记者上了一课:人们对考古有误区,一说考古就是来挖宝的,其实,能说这些碎陶片值多少钱吗?我们发掘不是为了挖宝,更看重的是科研价值,据此研究人类文明的进程。

随后,记者跟随张家强来到距离娘娘寨遗址4公里的蒋寨遗址,该遗址是一处西周早期人类聚落遗址。现场,市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李曼正小心翼翼地用手中的毛刷清理着头盖骨。

古人的骨架有什么价值?干吗不直接清理走呢?李曼对记者说:“扫去骨架上的浮土,是为了更准确地进行实地测量,还要给这些骨架拍照、绘图,然后请专家来为他们作更精确的鉴定。”记者也学着李曼的动作,拿毛刷刷起距今大约3000年的头盖骨。

大半天的时间里,考古的个中艰辛、发现的乐趣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更感动的是,考古工作者顶着风吹日晒、日复一日地挥铲掘土,他们一丝不苟地拼凑着支离破碎的瓶瓶罐罐,测量、分析着一大堆枯燥的数据……记者深深体会到,支撑他们的是一份对考古工作的执著,更是对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