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
前行路上4道“坎”
自主品牌的进步是业内外有目共睹的,比如产品品质的提升、营销渠道的布局、服务意识的提高等等。业内专家表示,自主品牌跟过去相比确实进步很快,但是与合资品牌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自主品牌的发展主要面临四道“坎”。
品牌积淀不深
纵观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短则50年、长则100年,无一不是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而自主品牌的历史如果从1998年吉利的第一款车上市开始算起,到现在也不过11年。
汽车营销专家表示,当前自主车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品牌问题,那种只顾眼前销量、不顾品牌建设的做法注定是行不通的。遗憾的是,现在仍有不少自主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以低价格作为衡量市场的唯一标准。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以低价格换回来的销量不仅搞坏了汽车行业的生态环境,更是让自主品牌低成本低价格的形象深入人心。这样的恶性循环,造成的后果就是自主品牌只能越来越便宜,因为品牌本身没有溢价的功能,只能靠价格战赢得销量。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国内自主品牌在发展战略上,缺乏高瞻远瞩的目标,没有清晰的、具有前瞻性的品牌规划。
长期目标屈服于销量
那些有长远目标的自主汽车企业,往往为了市场份额,不得不在长时期内令品牌目标屈服于销量。尤其是今年的汽车市场,借政策的东风得到迅速发展,一些自主品牌又加快了扩张网络的脚步。不管是低价格还是网络扩张,说到底都是为了一个字:量。一位专家表示,“实际上,自主品牌目前的生存并不是问题,销量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今年好卖、明年好卖并不代表后年也好卖,自主品牌的步子迈得太快,反而容易摔倒。”
同时,销量高、利润低,也是自主品牌面临的窘境。“在今年政策的支持下,自主品牌的产销量比例由原来的25%左右上升到30%以上,应该说,销量的提升比较快,但是利润和产值仍然较低,估计远远不足20%。”一位业内人士预计。
核心技术缺失
国内的大多数自主品牌目前仍没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如发动机、变速箱等依然靠其他品牌供应。“一旦上游断奶,后果将无法想象。”业内人士提醒。最可怕的是,自主品牌的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在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方面不能留住消费者,随着汽车销售利润越来越薄,售后利润如果再难保证,经销商网络未来将有崩盘的危险。业内专家表示,传统的成熟技术,自主品牌尚且没有全部掌握,创新性的技术就更如凤毛麟角了。
知名车评人认为:仅有少数自主品牌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自己的产品创新等特色。横向对比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在产品设计、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仍停留于模仿合资品牌的阶段。同时,自主品牌用于未来技术创新的投入很少,这将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软件硬件不同步
自主品牌在营销推广、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的塑造等方面,与国外的品牌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自主品牌目前处于由硬件向软件深化的攻坚阶段,也就是说,产品本身有质的飞跃,但是汽车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制造出一堆钢铁,而是解决如何促使企业更快发展、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如何培育品牌等一系列产业链的问题。在这些“软件”方面,自主品牌做得还远远不够。有专家举例说,丰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提出了精细生产管理方式,不仅推广了丰田的企业文化,而且对于提升丰田的产品品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反观国内的民族品牌,在品牌营销上还处于模仿的层面,没有一家企业找到了真正适合中国特色的营销推广方式。
同时,在服务上,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专家表示,与消费者直接打交道的就是服务站,然而,自主品牌的代理商们不仅素质有待提高,而且服务水平和质量也参差不齐,这也影响了品牌形象。一些自主品牌也在塑造自己的服务品牌,但是往往变成了品牌的口号,只是喊在嘴上,并没有落实在行动上。 华 都